|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居民们展示精美获奖面食作品。 |
|

|
|
◎中和园社区举行第三届邻里面食节,122件作品参赛 ◎权威面点师现场评奖,赛后所有作品分给居民品尝 在饭店里常能见到的花式面食,如今居民自己也能制作出来了。9月15日上午,在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举办的第三届邻里面食节之“千姿百味”手艺大赛现场,社区居民共制作了122件自创面食参赛,小猪、小兔、小鸭子、小花等等造型面食讨人喜爱,满是大枣的“月儿”让人垂涎欲滴,提前感受到中秋的节日气氛。
大枣枸杞齐助阵 9月15日上午8时30分,记者来到中和园社区的中心花园里看到,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三排长条桌子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面食,社区的男女老少穿梭于桌子之间,或是在面食作品前驻足讨论,或是拿出手机拍下造型独特的面食。 65岁的社区居民王爱荣说:“我每一届都参赛,这是第三次了。每次我都是做花卷,这次的作品叫‘幸福花开中和园’,做的是莲花造型。今年报名的人特别多,基本上是一个楼上三个参赛名额,有些人报了名还没能参加呢。”说完热心的王爱荣给记者当起了“导游”,带记者边走边看面食。 记者看到,面食作品的花色确实特别多,从造型上说,有小猪、小兔、小鸭子、小刺猬、小花等等;从颜色上说,有红色、绿色、黄色等,竟然还有紫色的;从用料上来说,做“月儿”造型面食的居民多在上面放上大枣、枸杞等,做花卷造型的居民则在里面加入了花生、红豆、绿豆等,让人垂涎欲滴。 参赛作品翻了番 奎文区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宋延霞笑着对记者说:“今年这一届面食节最大特点就是参加人数多了,去年只有50多人参加,今年一下子来了122个,桌子都不够用了,你看多热闹啊。主要是因为去年的时候社区里会做这种花式面食的居民比较少,去年面食节以后,不少感兴趣的居民都跟着手巧的邻居学做起花式面食,今年都纷纷报名参加,积极性特别高。”宋延霞说与去年的面食节相比,今年的作品更有创意,出现的自创花样更多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居民“同在社区住,都是一家人”的意识,增加邻里间互知、互敬、互帮、互信,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来自潍坊大酒店、鸢飞大酒店等单位的3位一级面点师对参赛的122件作品进行了评比。比赛结束后,所有参赛作品被分给现场观众品尝。既观赏到漂亮的面食,又拿了一两个回家品尝,居民们都高兴极了。 ◎花样面食 74岁老人做的“水果”足能以假乱真 在面食节现场,记者见几位中年妇女围在一盘面食作品前议论纷纷,便凑上前去,只见盘子里放着六个普通馒头大小的水果造型面食。“油桃”表面的颜色为红黄混合,十分自然,“石榴”是半黄半红,最惹人注目的还是“莱阳梨”,不但有着代表性的绿色果皮,还点上了很多褐色斑点,而且两只“莱阳梨”还都有把儿,远看绝对能以假乱真。 这么有创意的面食是谁制作的呢?几位好心的社区居民帮记者找到了作者——58号楼的李子忠老人。李子忠今年74岁,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社区举办的面食节。说起这些水果造型面食的制作过程,李子忠介绍说:“我孩子以前开饭店来着,所以家里有些食用色素,我就拿来用了,先做好形状蒸出来,然后上的色,那个‘莱阳梨’的把儿其实就是杨树叶子的把儿,安上去还挺合适的。”
60个鹌鹑蛋做成“凤尾”获得一等奖 在所有参赛面食作品中,64号楼居民李庆忠的《凤凰牡丹》获得一等奖。这个面食作品看起来很有酒店大师傅的风范,用两层面饼叠成一个巨大的“月儿”,直径在35厘米左右,上面用大红枣、山楂卷、香菜叶、胡萝卜雕成的花加以点缀,中间位置是用一个白萝卜刻成的凤头,凤凰的尾巴是由摊开的鹌鹑蛋堆积而成的。 这件《凤凰牡丹》作品中,最让街坊四邻议论纷纷的便是充当凤凰羽毛的鹌鹑蛋,白色蛋清和黄色蛋黄的组合刚好形成羽毛的形状,而且每一个鹌鹑蛋形状都很规整,这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 李庆忠笑着告诉记者:“这些鹌鹑蛋得有60个,我把鹌鹑蛋买来以后,把一些尺寸一样的匙子里抹上香油,再把鹌鹑蛋打进去,然后上锅蒸的,所以才大小一样。当然了,蒸出来的时候也有形状不合格的,就没选上,筛出来不少呢。” 文/本报记者 孙锦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