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标题导航
多次了,车辆行人绕着走
安装两年多未发光
四岁女童险些坠河
2012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次了,车辆行人绕着走
  线缆垂地,行人只能弯腰穿过。



◎青年路铁路桥北侧过街光缆被货车拽断影响通行 ◎市区线缆被挂断现象频发,市民希望线能架高点
  9月14日夜间,在潍城区青年路铁路桥北的东侧,一大宗通讯光缆线被一辆货车挂断,有的直接落在了机动车道上,不但给过往的车辆、行人造成极大不便,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9月15日,记者前去现场采访时,这些光缆线仍旧垂落在地,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里的线缆因为架设过低,一年就得被挂断五六次,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些线缆架设得高一些。

线缆垂地,占了4米宽路面
  9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青年路铁路桥北东侧约20米处,发现路北侧的机动车道上有3根线缆垂落在地面上,这些垂落在地的线缆上拴着一些白色的塑料袋,占据了4米多宽的路面,过往的机动车只得从路南侧的车道上绕着走,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同样只得挤到路南侧的机动车道通行,致使不时发生交通拥堵,非常危险。
  记者看到,这些线缆有的还悬挂在半空中,在此处路北侧的人行道上方,一大团线缆低垂着,多数距地面约有1米,而最低处距地面仅有三四十厘米,过往的行人,只能弯着腰通过。在这些低垂的线缆中,记者还发现,有多个被拽断的线头,明显是新拽断不久的样子。
  在现场南侧的人行道上,记者还注意到,架设这些低垂线缆的是两根水泥线杆,这两根水泥线杆已破旧不堪,并且有些倾斜,底下缠绕了多根锈迹斑斑的铁丝,在地面也有多根拉线固定着,两根线杆的上部杂乱的挂满了线缆。
  “这两根线杆经常被挂到线缆的货车生拉硬拽,它已不堪重负了,前段时间,它的底部看起来已经松动,而且水泥线杆底部周边的地砖都已鼓起、裂开,让人担心,虽然后来有人维修了地面,但也是治标不治本,危险依然存在,这两根线杆极有可能随时倒地。”一位家住附近的老人说。

货车挂落线缆趁夜色逃离
  家住附近的一位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14日晚上7时30分左右,当时天已经很黑了,他出门正路过此处时,看到有一辆白色货车突然挂上了此处的线缆,当时他听到了“啪啪”的响声。惊吓中,他看到,这辆白色货车被线缆挂住后根本无法脱身,随后,这辆货车往后倒了一下,又往前开,但同样无法脱身。最后,一个男子爬到了车顶,将挂在车顶上的线缆扯下来后,这辆车才得以脱身。后来,车顶上男子纵身跳下后,这辆车就快速地逃离了现场。由于当时天太黑,他没有看清那辆白色货车的车牌号码。
  刘先生说,他是一个电工,他仔细观察这些被挂下的线缆发现,这些线都没带电,是些通讯光缆,但具体是哪家单位的,无法判断。目前,这些被挂断的线缆凌乱地耷拉在机动车道上,严重影响了过往的车辆通行,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维修处理,否则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在现场,几位附近的居民纷纷对记者说,这里低垂的线缆有很多,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部门的线路,由于一直没有人管,附近居民只得在线上系上塑料袋,以警示过往的大货车,防止大货车挂到光缆线,但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里的路段没有路灯,到了晚上,过往的大货车驾驶员根本看不到。
  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客服,对方工作人员均表示,会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尽快到现场,落实处理。
  一段时间后,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复称,经他们落实,青年路铁路桥附近没有他们公司的光缆线,所以,此处垂落的光缆线不是他们公司的。

◎新闻延伸
大街上线缆频频受伤 市民盼望从根源解决
  在青年路铁路桥附近的现场,记者发现,此处没有被挂的线缆,看起来距地面也不是很高,大多距地面仅有约3米的距离,这样就极易被过往的货车挂到。而居民也告诉记者,此处线缆因架设过低,频频被货车挂落。“这些光缆线本身就架设得太低了,仅有约3米高,这里又时常过往一些大货车。”几位附近的居民纷纷对记者说,如果不将这些线缆架高,此事还会不断发生。 
  还有居民提到,不仅此处经常发生这种低垂线缆被货车挂落的现象,前段时间,奎文区幸福街与鸢飞路交叉口西侧,接连有两根水泥线杆被大货车拽倒、断裂,线缆全都垂落在地,两根被拽倒的水泥线杆中一根还砸到了附近一单位的墙上,另一根直接砸在了沿街一水果摊贩的篷子上,所幸无人受伤。而本报在9月14日的A11版上也刚以《电缆线弯腰,威胁过往大货车》为题,报道了潍城区民生西街与青年路交叉口西侧的线缆垂落,严重影响过往大型货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所以,市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关注市区内光缆线低垂的问题,不要只是简单维修被挂断的光缆线,而是将光缆线想办法架设得更高一些,彻底解决,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实习生 潘高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