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城市潍坊的治所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城市潍坊治所几度变迁
2012年09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潍坊治所几度变迁
  衙门全貌写意平面图。  王瑞甫 翻拍于清乾隆《潍县志》
  衙门原址今为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的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至北马道段及其两侧。  王瑞甫 摄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在乾隆十一至十七年(1746至1752年)间任潍县知县。郑燮号板桥。因为才华横溢、书画和文学作品等身且为人刚正、为官清廉,“郑板桥”的名头自清代以来便在城市潍坊一带一直家喻户晓。现在,郑板桥的形象已具有潍坊城市象征和名片的作用,潍坊也因为郑板桥而在海内外拥有了更大的知名度。郑板桥在自己的作品《潍县竹枝词》中描述道:“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郑板桥笔下的潍州既是城市潍坊最早的历史曾用名称,也是古代在城市潍坊设置的行政级别最高的政区实体。地方政区实体行使权力的办公场所泛称治所。而城市的名称则随着政区实体名称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潍坊历史曾用名称有三个,潍州和北海最早
  潍州和北海同为城市潍坊最早的历史曾用名称。在历史上,潍州是政区实体,相当于现在的潍坊市。潍州存续期间一直实行州管县体制,相当于现在的市管县。隋、唐之交城市潍坊出现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初城池时,北海的全称是北海县,也是政区实体,隶属于潍州,而且潍州和北海县的治所都在这座城池内。在历史上,潍州和北海县存续期间基本保持了州、县治所同城的格局。也正是因为如此,城市潍坊最早的名称既是潍州、也是北海。
  唐武德二年(619年)设立潍州,潍州和北海县治所同城的格局以及城市潍坊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初城池——潍州(北海)城也同时出现了。武德八年(625年)撤销潍州建制。宋建隆三年(962年)北海县升格为北海军并撤销北海县建制。宋乾德三年(965年)北海军升格为潍州并撤销北海军建制,同时北海县恢复建制。明洪武元年(1368年)北海县整建制并入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潍州降格为潍县并撤销潍州建制。因而,自唐初到明初,潍州和北海县的存续时间都是有断档的。潍州降格为潍县并撤销潍州建制后,潍县治所即原来的潍州治所。于是,潍县成为城市潍坊的第三个历史曾用名称。1948年4月潍县解放后,以潍县、坊子两地的城市部分及其附近区域设立潍坊特别市。潍坊取代潍县成为城市名称。
潍县解放前的1300多年间未见治所变迁记载
  自唐武德二年(619年)形成潍州和北海县治所同城的格局,到1948年4月潍县解放设立潍坊特别市,1300多年的时间里未见治所变迁的记载。现存的明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旧地方史志无一例外地记载着,明代洪武年间潍州降格为潍县并撤销潍州建制后,改潍州治所为潍县治所。这处治所位于最初的潍州(北海)城、后来的潍县城内正北上首,原址为今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的胡家牌坊街→城隍庙街至北马道段及其两侧,当地人俗称其为衙门,并形象地描述其建筑格局为“衙门八字朝南开”。
  1948年4月设立潍坊特别市。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1950年5月山东省昌潍区(简称昌潍专区)领导机关由益都(今青州)迁至潍坊,与潍坊市合并后仍称山东省昌潍区并撤销潍坊市建制。在这期间,潍坊特别市、潍坊市、山东省昌潍区领导机关都在俗称为丁六宅的一处大宅院内办公。丁六宅原址位于今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的胜利西街至东风西街段中部,该段向阳路的路东、路西都曾是丁六宅的大宅院所在地。
  1951年1月设立县级潍坊市。潍坊市隶属于昌潍专区。潍坊市领导机关在十笏园古建筑群内办公。十笏园古建筑群即今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
  1956年,山东省昌潍区领导机关从丁六宅迁往新址,俗称地委大院,位于今潍坊市奎文区鸢飞路→行政街→潍州路→胜利东街→鸢飞路街区内。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
  1975年,潍坊市领导机关从十笏园古建筑群迁往新址,俗称市委大楼,位于今潍坊市潍城区曹家巷的东风西街至胡家牌坊街段路西。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称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 撤销潍坊地区,组建地专级潍坊市。原潍坊地区领导机关组建为新的潍坊市领导机关。原潍坊地区领导机关住地为地专级潍坊市领导机关住地,此后,潍坊市领导机关住地由市委机关大院、市人大和政协机关大院、市政府机关大院等部分组成。市委机关大院、市人大和政协机关大院位于今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街鸢飞路至潍州路段的中部,市政府机关大院为地委大院原址。同时,原县级潍坊市领导机关组建为潍坊市潍城区领导机关。
  1998年,潍坊市领导机关迁入潍坊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至今。潍坊市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位于潍坊高新区府安巷→胜利东街→府佑巷→府祥街→府安巷街区内。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州和军
  州在我国古代和近代都是地方政区实体。州所辖区域的大小在历代各有不同,后来多用于地名,如现在的广州、福州等等。
  城市潍坊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初城池——潍州(北海)城出现后的潍州存续期间,历代建制州的简明情况大致是:唐代较大的州设府或总管府,也有不设府的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州直辖于中央,州长官称知XX(州的名称)州事,简称知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设路,地方政区实体从此分为路、州、县三级;金代仿照北宋,地方政区实体也分为路、州、县三级。州分为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等三类,州长官分别称节度使、防御使、刺史;元代的地方政区实体出现了行省(相当于现在的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设府,直属于中央或各承宣布政使司(行省的行政治所)。属州则隶属于直隶州。
  一般而言,设府的州,治所俗称府衙,州长官称知XX(州的名称)府事,简称知府;不设府的州,治所俗称州衙,州长官简称知州。潍州在历史上没有设过府。
  军是宋代的地方政区实体,地位略低于州。北海县在宋建隆三年(962年)升格为北海军。北海军在宋乾德三年(965年)升格为潍州。
专区与地区
  省(包括自治区)设区与省设地区,都是我国的省(自治区)根据管理需要,先后设立的政区。每个省(自治区)设有若干个区或地区。一个区或一个地区辖若干个县、自治县、县级市。区或地区领导机关都是省(自治区)领导机关的派出机关,按照代表省(自治区)领导机关赋予的职责管理所辖区域。
  1950年5月山东省昌潍区领导机关迁入潍坊、与潍坊市合并后的存续期间内,中共山东省委派住昌潍区的领导机关称中共山东省昌潍地方委员会,简称昌潍地委会或昌潍地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派住昌潍区的领导机关先后称行政专员公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山东省人民政府昌潍区专员公署,简称专署。故山东省昌潍区在习惯上也取“专署指导工作的区域”之意简称昌潍专区。但昌潍专区的名称仅限于行使政府职能时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专区陆续改称地区。昌潍专区于1967年3月改称昌潍地区。
  由于山东省昌潍区和昌潍地区领导机关都是山东省领导机关的派出机关,故存续期间其所住城市的名称没有相应地称昌潍,而是一直采用与之同城办公的县级潍坊市领导机关的名称前缀称潍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