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冷门景区降价,惠民意义多大
掀开“竹篾井盖”看建筑质量
对小学生贿选不能视而不见
2012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掀开“竹篾井盖”看建筑质量



  □于静 

  最近,有市民在南京一街头发现了一批水泥外表竹篾内芯的窨井盖,部分井盖因为质量低劣,破损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行人的安全。据了解,这些劣质井盖是开发商留下的,共有200多个,当地物业公司表示已经换掉了约30个,剩下的将逐步更换。(9月21日《南京日报》)
  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知道窨井盖投入使用后,要天天承受人踩车压,竟然还敢以柔弱的竹篾为芯,不得不佩服井盖制造者的“精明”与大胆。这么劣质的井盖,从出厂到最后镶嵌在闹市街头,这期间那么多管理部门又干吗去了?
  如此劣质的井盖别说过往路人见了会皱眉头,就是专偷井盖的毛贼也懒得搭理,谁愿意深更半夜累死累活偷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啊。真是越看越气,放在明处的井盖都敢如此糊弄,那些“暗处”的工程会怎样真是想都不敢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也是在南京,有市民在街头发现了几个老井盖,据专家考证,这批井盖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叹的是,虽然这期间风雨无情,战火纷飞,这些老井盖直到现在仍然在正常使用,其过硬的质量令人赞叹。
  同样是井盖,80多年前的老井盖“老当益壮”,而竹篾井盖却“未老先衰”,此中反差令人感概。按理说,退回80年,那时候的井盖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技术水平都没法跟现在相比,新井盖的质量应该完全盖过老井盖才对,现在之所以会出现“新不如旧”的尴尬,不是差在资金和技术上,差的其实是制造者的一颗责任心。
  就拿这“竹篾井盖”来说,摆明了就是在偷工减料,制造者不是做不出经久耐用的井盖,而是被猪油蒙了心,打着歪算盘敛财。小小的竹篾井盖其实暴露出的是整个建筑质量的大问题:通车没几年的大桥“被车压塌”了,盖好没几年的仿古建筑“被风吹倒”了,雨稍微大点大部分城市都能“看海”,地震强度稍微高点就造成“重大伤亡”——真不知历经1400多年却雄姿依旧的赵州桥是怎么挺过来的。
  质量重于生命,这话用来形容建筑质量尤为贴切,桥塌了车毁人亡,楼倒了一片死伤,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接连逝去换来的代价难道还不够沉重吗?真的不希望再看到竹篾井盖式的“精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