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娱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刘国卿再携学生开画展
国庆假期到金茂参观牟成画展
2012年09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国卿再携学生开画展
◎刘国卿师生画展将于10月1日在大虞美术馆开展◎68岁的他不但坚持写生还极力推荐学生给名家



  为喜迎国庆、中秋“双节”,齐鲁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建院六周年暨刘国卿师生画展将于10月1日在大虞美术馆开展,展出刘国卿及他的学生新近创作的80余幅中国画作品,展期一周,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9月28日,记者来到刘国卿的画室采访了正在筹备布展的他。虽然已经年近古稀,刘国卿依然坚持到各地写生。作为李苦禅的入室弟子,他像恩师李苦禅一样,教学生画画,也教他们做人,这让学生们十分感动。

  画展上将展出创意新作
  9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刘国卿的画室时,他正在兴致勃勃地创作一幅中国画,记者没有打扰他,与他的学生王洪星一起站在一旁观看。只见刘国卿画的是草丛中的两只大公鸡和一只大母鸡,栩栩如生,很有动感。
  画完画后,刘国卿邀请记者坐下,“这次一共展出80多幅画,其中有十几幅是我画的,其余的是我的11个学生画的,都是新近创作的。我的这些画与以往的作品不同,以前的作品水墨效果的居多,这次展出的作品色彩十分明快、亮丽,题材上也有突破,有孔雀、锦鸡、牡丹等我以前极少涉猎的内容。”刘国卿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且他觉得“笔墨当随时代”,因此作为一个画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新作品给大家。为了开阔视野,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年去多个地方写生,虽然今年已经68岁,但他依然坚持四处写生。
  “我刚从庐山和武夷山采风回来,画家就是要多走多看,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才有生气。”
写信求教结缘国画大师
  谈起自己的恩师李苦禅,刘国卿总是心存感激,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来源于他诚恳的求教态度。刘国卿祖籍德州,少时生长在济南,自小就是个擅写会画的“能人”。中学毕业,刘国卿如愿以偿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潍坊,先后从事过美工、报刊美编等工作。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封看似普通的来信成为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
  那是1964年盛夏的一个午后,刘国卿收到了当时有“南潘(潘天寿)北李(李苦禅)”之称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苦禅的来信。尽管此前刘国卿已经给李苦禅去过多封求教信函,可他并没奢望李苦禅会回信。但幸运却真实地降临到了刘国卿头上,这封中国画坛泰斗的亲笔回信使他如获至宝。李苦禅在信中说他要到青岛避暑,邀请刘国卿到青岛小住。刘国卿当晚便乘车赶到了李苦禅大师在青岛的住处。这是刘国卿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恩师。
  第二天早上6点,刘国卿从睡梦中醒来,怕惊醒李苦禅,谁知拉开卧室门便看到恩师正在作画。后来刘国卿才知道,恩师总是清晨4点钟起床,稍事活动便开始作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与李苦禅相处的日子里,恩师不仅教刘国卿习画,更教其做人,所有这些都对刘国卿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刘国卿至今仍记得恩师如是教导他:画品即人品,要画好画,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
极力向名家推荐学生们
  由刘国卿担任院长的齐鲁中国画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建院6年来,先后举办了3次联展、4次个展,组织外出写生3次,并坚持每年春节到基层送书画送春联送祝福,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本次展出的除了刘国卿的最新力作外,其余皆为他的学生岳介中、徐铁汉、王洪星等人的书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远在广东和福建的两名外地学生麦程业和魏秀平也都特地邮寄了两幅作品参加本次的画展。
  学生们能有今天的建树离不开老师的殷勤培养。刘国卿延续了恩师李苦禅的教徒方法,即教学生画画,也教他们做人,这让学生们十分感动。
  “我是1980年的时候跟随朋友去刘国卿老师家玩,与老师一见如故,随即拜师学艺的。”现年50岁的王洪星对记者说,老师还经常带他们出席一些重要的展览。王洪星告诉记者,刘国卿不只是极力向书画界推介这些学生,还在创作上鼓励他们推陈出新。“这次参展的一幅《雏鸡图》是我们师徒合作的作品,一开始我就是画了一群小雏鸡,老师看了以后说画得很好,又在旁边给我添了个鸡笼子,整幅画的构图就更完整了。”王洪星说,老师的鼓励给了他巨大的动力,让他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题材,画出更有新意的好作品。
       文/图 本报记者 孙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