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中国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重点新闻
 
标题导航
厂房积水,送住建局长豆腐渣
女子输液后死亡,家属打砸医院
2012年09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厂房积水,送住建局长豆腐渣
  余姚市民李菊娣给当地住建局局长送豆腐渣。



◎浙江余姚市民因问题六年未解决,想以此提醒局长 ◎住建局称局长未收到过豆腐渣,事后才从网上得知
  “要是局长不回应,我以后就天天送。”9月27日,浙江余姚市民杨小新和妻子李菊娣提着一筐豆腐渣送到余姚市住建局。杨小新说,6年前,新建厂房出现质量问题,打官司至今,诉求仍未得到合理解决。自认饱受“豆腐渣”工程之苦的他们,想用这样一个方法提醒住建局局长。
  市民
送豆腐渣给住建局长

  “赵百新局长:今送豆腐渣一份,以示警醒,望以后加强全市房屋建筑质量监管,不要再产生豆腐渣建筑。”9月20日,李菊娣提着一筐豆腐渣送到余姚市住建局,准备送给赵百新局长,随筐附着的纸条上写着那些话。
  27日上午,杨小新和妻子李菊娣又一次提着豆腐渣来到余姚市住建局。
  杨小新告诉记者,6年前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投资新建了厂房,但是房子验收时就出现问题,“他们说签字后马上出加固整修方案,但是签完字儿就没人管了。”杨小新说,就算自己另外找人加固,也需要图纸,但是建设公司不提供。厂房成为危房,积水严重,影响了生产还存在安全隐患,他的生意受到严重影响。
  杨小新说,沟通不成后他开始打官司,但是6年了,事情依然没得到解决。期间他多次到余姚市住建局反映问题,但是对方没有理会。不得已,他们想出这样一个办法。
住建局
局长还未收到豆腐渣

  据《法治周末》报道,对于杨小新的厂房一事,余姚市住建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是由其下属单位余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
  记者辗转联系到余姚市住建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柏锋,他表示,赵局长从来没有收到过豆腐渣,也从来没有见过杨小新这个人,自从网上发布信息后赵局长才知道有一个市民送他豆腐渣的消息。
  赵柏锋说,截至27日,赵局长从没收到豆腐渣,要是当事人书面或口头向局信访室反映,赵局长会要求接访人根据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答复上访人,但是用送豆腐渣的方式他们不能理解他的真实用意。

对话 “要是不解决,我就天天送”
  记者:为什么想到送豆腐渣?
  杨小新:我的厂房就是豆腐渣工程,住建部门是监管部门,希望他们能严加监管。
  记者:豆腐渣是自己做的吗?
  杨小新:豆腐渣是托朋友从一家豆腐店买的,这东西不好买,是让人家做豆腐的时候特意留一些……是能吃的豆腐渣。
  记者:送完后有回复吗?
  杨小新:一直没有回音。26日我去住建局下面的安监处,有人告诉我,住建局开会了,局长说,你们对下面的企业看管不严,打了多年官司,怪不得人家送豆腐渣,也能理解……
  记者:如果局长确实这样表态,你满意吗?
  杨小新:不满意。他不接见我就不满意。
  记者:为什么隔一个多星期,又想起再送豆腐渣?
  杨小新:快过节了还没有回复,一放假单位就没人了,我不能追到人家家里送吧。所以我27日又送了……我买了一些存在家里,要是不解决,我就天天送。
  网友
“豆腐渣”是为提个醒

  “给住建局局长送豆腐渣”的消息报道后,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署名“罗桥”的网友发评论说,为领导送上一份豆腐渣,看似“有辱”领导之威,“有损”领导之名,但群众更应该认清这份特殊礼物的特殊含义。为领导送“豆腐渣”,说明对领导存有期待之心,为领导提个醒,以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为领导送“豆腐渣”,说明送礼人对领导和执法部门还是信任的,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表示,这个事件也体现出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勇气,以及维权方式选择上的智慧。陈教授说,很多地方政府在监管中,确实存在“做得不够”的地方。对于这种情况,有的人选择不表达自己的诉求,有的人表达诉求,但选择的是过激的表达方式,当然,这种过激的表达方式也可能是长期积郁得不到解决的结果。“送豆腐渣给局长”这起事件中,这位公民选择的这种方式,既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没触犯法律,并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
  陈教授说,作为地方政府,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忽视和淡漠了对市民关系重大的那些反映和呼声,并且还认为自己在处理中的排序非常正确。对于市民这种克制又理性的反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对待。

◎相关新闻
  79个保障房项目
50个有质量问题

  近日,武汉市组织对2006年以来已交付使用的79个保障房项目、共786栋89187套房屋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排查,确定了50个存在渗、漏、裂等严重质量问题的项目,其中17个为重点督办项目,同时还确定了14个存在电梯质量隐患的项目。目前,各区已经成立专班,对辖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保障房项目进行修缮整改。
  为保证保障房质量,武汉市已要求保障房必须进行竣工交付备案;保障房维修资金使用还开辟了绿色通道,重大项目的维修可先用后审。  本报综合《北京青年报》、《武汉晨报》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