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双节乐逍遥·出行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当地时间10月3日,奥巴马(右)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出席总统选举首场辩论。 |
|

|
|
◎美国大选首场辩论结束,67%的观众认为罗姆尼获胜 ◎奥巴马表现不佳,超六成美国民众认为其比预期要差 当地时间10月3日晚,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与罗姆尼在丹佛大学举行今年美国总统选举首场辩论,双方围绕经济与内政议题陈述各自政策立场。原先不被看好的罗姆尼在辩论中占得上风,而奥巴马的表现相对平淡。 现场 奥巴马出现停顿结巴 本次总统辩论主要围绕美国内政问题展开,共分六个部分,经济议题是重头戏,前三个部分主要围绕经济进行,余下的分别讨论医疗保险、政府角色与政府管理。 鉴于奥巴马近来在民意支持率上保持优势,罗姆尼整场辩论中保持进攻姿态。他瞄准低迷的经济增长和8.1%的高失业率,试图为奥巴马谋求连任制造麻烦。 罗姆尼说:“现在,我们在一条并不成功的路上。总统的观点与他4年前上任时非常相似,即大政府,更多的投入、税收和管理……这不是美国的正确选择。” 《华尔街时报》评论称,罗姆尼在辩论时,显出了尖锐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对各种政策问题比奥巴马还要熟悉。评论家们认为,罗姆尼的准备显然比奥巴马更为充分。 不难发现,整场辩论中他一直面带略有挑衅的微笑,而且数次同主持人抢话,或者打断奥巴马的发言。 而奥巴马的表情则比较沉稳严肃,仅在罗姆尼开玩笑时露出一丝微笑。然而,相对于罗姆尼发言的流畅和连贯,奥巴马的发言时不时地出现停顿和结巴的现象。
影响 罗姆尼赢得首场辩论 这次电视辩论收视人数约有6000万,是总统竞选迄今可以直接影响最大范围选民的最好方式。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电视辩论结束后的实时调查结果显示,61%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的表现比预期的差,82%的美国人认为罗姆尼的表现比预期的好。 在辩论开始前,民意调查表明,49%的美国受访者认为,奥巴马会在首场辩论中胜出,远远高于罗姆尼的26%。但辩论结束后的一项即时民调显示,认为奥巴马赢得辩论的观众仅有25%,投票给罗姆尼的高达67%。 《华盛顿邮报》认为,作为现任总统,奥巴马则只要避免失误就可以了。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教授赛兹表示:“奥巴马只想避免大错。候选人自己犯错,通常会比对手表现好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观察 辩论不起决定性影响 尽管罗姆尼在首场辩论中赢得了上风,但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在两场辩论中面对奥巴马。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辩论发挥不佳之后,奥巴马显然会更用心地准备下面两场辩论,避免罗姆尼“后来居上”的情况出现。 历史民调显示,辩论对总统选举往往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很多时候只能带来一至两个百分点的民意变化。丹佛大学研究美国政治的副教授彼得·汉森说,许多尚未决定选谁的选民甚至根本就没有观看这场辩论,未来数天的新闻报道与议论更可能影响他们的看法。这让奥巴马阵营有机会通过其他手段影响选民印象。 眼下,尽管电视媒体几乎众口一词地“宣判”罗姆尼取得了上风,但印刷媒体却显得“留有余地”。 《华盛顿邮报》做出了与电视媒体一致的“判断”,但却表示奥巴马仿佛是刻意保持“低调”。《纽约时报》则根本没有做出“裁决”。 至于网络媒体,由于其政治倾向的不同更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评判。奥巴马竞选高级顾问戴维·普卢夫在辩论结束后接受访问时就说,在当前这个网络社会,总统候选人们辩完了,网络上就将开始另一场辩论。对两个都在利用新技术打选战的阵营而言,总统辩论的成败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在网络上开展“二次论战”的能力。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