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老乡莫言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老乡莫言

第04版
老乡莫言
 
标题导航
闻喜讯,九旬老父放鞭炮
2012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闻喜讯,九旬老父放鞭炮
◎得知获奖消息时,莫言在和小外孙女聊天 ◎《人民文学》主编称,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
  莫言走出家门口楼梯赶往发布会。
  莫言父母的合影照片。(资料图片)



  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这一消息的宣布如同一块石子,立刻在中国大地上激起了轩然大波。11日下午,记者赶到莫言的家乡高密。在莫言的出生地,也是他作品中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得奖时
他在和小外孙女聊天

  11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莫言位于高密市的一处住处,独家采访了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和大嫂。这处朴素的住宅楼总共五层,莫言和大哥管谟贤分别住在五楼和三楼。走进大哥管谟贤的家里,桌上切好的萝卜条还没来得及吃,“得奖的时候莫言就坐在这个沙发上,全家人刚吃过饭,切好的萝卜还没吃呢。”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莫言获得本届文学奖时,莫言正在和自己心爱的小外孙女聊天。
  由于住得近,莫言是大哥家的常客,大哥大嫂总爱用家乡最朴实的饭菜招待他,潍坊盛产的新鲜萝卜是莫言的喜爱之物,“能获奖当然是非常高兴,这一路走来虽然不容易,但是现在终于实至名归,能获奖是咱中国人的骄傲。”管谟贤告诉记者,莫言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处住宅里潜心写作,“只要外边没有活动他都在家,写写东西,看看家人,平时老父亲也常过来。”
得奖后
九旬老父放鞭炮庆贺

  11日下午,在莫言的家乡——高密市疏港物流园区平安村。各路记者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小村庄多了几丝骚动,这片种满红高粱的黄土地仿佛在等待着一场酝酿许久的甘霖。
  得知有记者前来采访自己的儿子,莫言先生90多岁的老父亲显得神采奕奕,当记者们告知老人莫言可能稳拿诺贝尔文学奖时,老人家却显得格外淡定,“要是得奖当然高兴,不得也没关系。”老人操着浓重的高密口音告诉记者,莫言每周六都会打电话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也会定点守在电话旁等待儿子的电话。
  当电视中出现莫言喜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老人激动地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红色的鞭炮在老家邻居们的欢呼声中噼啪作响,人们跳着喊着庆祝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一位老乡笑着说。
老友说莫言
  他很健谈观点深刻
  11日下午,记者专访了莫言的友人、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先生。他与莫言先生有着28年的交情。
  1984年,师范学校毕业的毛维杰被分配到原高密县河崖镇大栏中学任教,学校的门口正对着莫言老家的胡同。虽然与莫言家仅50米之遥,但两人并不认识。
  198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毛维杰阅读了刊登在《中国作家》第二期上的《透明的红萝卜》,“读完这篇小说后,我就觉得里面描写的情景特别熟悉,仿佛就是我所在的大栏乡的情景,觉得应该是我们本地人所著。”毛维杰的预感得到了证实,后来他便拿着小说去家里找到了暑假回乡的莫言。
  “我与他交流文学观点,他非常健谈,他说的很多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比如童年的苦难是作家的摇篮、文学的生命在乡村等等,他说他不是替老百姓写作,也不是为老百姓写作,而是作为老百姓写作。”年轻的莫言说出的这些深刻的文学观点,让毛维杰认定,此人将来必成气候。
是地道高密农村人
  对于莫言获奖,毛维杰说,这些天他一直在盼望莫言能获奖,期待他能得到这项殊荣,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莫言的文学成就、他对文学的贡献,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情理之中,可以说不意外,实至名归。”
  “他给人的感觉特别平易近人,穿着也特别朴实,他自己说自己夏天破衣烂衫,冬天棉裤棉袄,现在回来有时候还赶农村的大集,就像他的作品反映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一样,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高密农村人。”毛维杰笑着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扬
业内声音
  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肯定,是这一个好的起点。对莫言说一句话,高兴一个小时后,继续写作。          ——作家韩少功

  这次获奖满足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诺贝尔奖的一种渴望。也是间接或者直接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来的成就,我们当代文学也有了很高的水平,在过去被有意无意地贬低了。        ——著名出版人、评论家叶开

  莫言获奖是水到渠成。我最早认识莫言的时候,看到他的作品,就觉得他是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应该说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中国的读者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

  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著名作家王蒙

  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他的书完全可以跟这些大师平起平坐,莫言的书一直偏向农村题材,可能青年读者没有那么多,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专业读者中非常有口碑。          ——作家苏童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莫言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这三十年来,莫言一直处在文学创作和探索的前沿。我之前就说了,要下注的话,我肯定押莫言。他的创作一方面深深扎根民间传说,一方面与世界文学构成强劲对话。莫言获奖,促进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