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老乡莫言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老乡莫言

第04版
老乡莫言
 
标题导航
无论到哪,我都是个潍坊人
2012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论到哪,我都是个潍坊人
◎莫言称潍坊是创作的富矿,在创作中始终忘不了故乡 ◎高密是他写作源泉,下一步将创作关于新农村的作品
   莫言在潍坊给读者签名。(资料图)



  今年2月15日,莫言回潍坊参加一次活动时曾对记者说,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忘不了故乡,他的内心和精神永远跟故乡拴在一起。他还说,潍坊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他愿意身倚潍坊历史文化这座文学“富矿”,从中挖掘更新、更优秀的作品。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他写长篇不喜欢用电脑,而是用钢笔。而他的新作品将瞄准新农村。

  赞故乡
潍坊是艺术创作富矿

  今年2月15日,莫言回到潍坊参加活动。当天,莫言参观了潍县集中营和坊茨小镇,参观完以后他感慨地说:“潍坊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历经80多年风雨的乐道院集中营、坊茨小镇等德国建筑,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大破坏和大建设后,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真让人感到欣慰。”
  在谈到乐道院集中营关押美国人的历史时,莫言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要吸引有实力、有资本的投资,还原那段历史。他认为:“乐道院集中营的故事再过50年也值得艺术家们继续挖掘和整理,因为这一题材非常好,可以从中看到人性和兽性较量、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莫言还提到潍坊其他的文化景点,他说,潍坊历史名胜很多,这些都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莫言说,近30年来,潍坊随着全国的总体发展趋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有了太阳能、大高楼,昔日村头拴着大黄牛的地方如今停上了小汽车。
  但是,莫言表示,在物质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对于作家等艺术家来说,更有必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广大百姓的精神追求,了解百姓的精神境界,看看百姓在这30年里的所思、所想。
  莫言说,身倚潍坊历史文化这座文学“富矿”,他非常愿意从中挖掘更新、更优秀的作品。
恋故乡
故乡是写作的背景

  “高密是我写作的源泉,故乡的方言土语是我的母语,我虽然已离开故乡20多年了,在北京买了房子,户口也迁到北京,但对我来说,北京只是一个客店,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精神上,我始终还是个潍坊人。我从来没有把北京当作自己文学写作的背景。”莫言对记者说。
  莫言说,尽管身边很多作家写作的舞台背景在变换,但他始终把故乡当作自己的文学地理符号。
  他告诉记者:“我在北京居住的胡同里也有很多熟悉的小商小贩,但当我动笔把他们写进小说时,依然会将他们放在潍坊,放在高密这一文学背景中来。譬如在写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有一个迎接新千年到来的场面,我就把日本北海道的一处场景移植到了高密县城。”
  莫言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故乡就像一个‘黑洞’,是流动的也是开放的,能把所有的物质吸引进去。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在世界各地游走时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会在写作中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故乡高密的版图上。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作家的‘同化’能力,将别的地方甚至外国人身上的事都同化到一个文学背景中来。”
  谈到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蛙》时,莫言感慨地说:“我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忘不了高密东北乡,一个作家可以离开故乡,但他的内心和精神永远跟故乡拴在一起。”
写故乡
将创作新农村作品

  “就传统文学本身来说,由于出版和发表的门槛较高,作品的质量相对要高一些。而网络文学几乎没有门槛,任何人只要会上网,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作品’,这就造成了网络文学的良莠不齐,但在大量网络垃圾中确有‘珍珠’,这些珍珠浮出水面后,就会被传统的出版方所吸纳出版。”莫言对记者说。
  “作家一旦在网络上成名之后,传统的出版商就会去包装他们,这样实际上把所谓的网络文学和所谓的传统文学联系在一起,而且现在很多作家都是双栖的。一方面他们在网络上写作,同时把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放到刊物上去发表,去出书。”莫言称,有很多传统作家出售图书的网络版权,一身二任,这一切使得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之间的“墙体”正被拆除,更多的融合将使网络文学与纯文学合二为一,只要流传下来的就是文学。
  “我现在写长篇小说时不用电脑。”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写作时说,他现在写短的文稿会用一下电脑,在写长篇小说时他会抛弃电脑,而选用钢笔,让作品少受到网络的影响。
  谈及下一步作品,莫言告诉记者,半年多来,他对高密当下农村的状况、农村人的心态有了丰富的感受,积累了关于农村生活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正在酝酿构思一部与当下新农村生活背景相关的小说。“当下农村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变化,一些青年农民虽然户口还在村里,但他们好多已经到潍坊、广州等大中城市打工,精神面貌已大大改变。”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秦子虚 张振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