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老乡莫言·坦露心声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老乡莫言·媒体声音

第03版
老乡莫言·坦露心声
 
标题导航
“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
2012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
  莫言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莫言第二次媒体见面会引来几十家媒体上百位记者 ◎面对提问和质疑,他的回答睿智幽默赢得阵阵掌声
  10月12日下午,莫言第二次媒体见面会在高密市凤都国际大酒店举行,法新社、路透社、中新社……更多的媒体和记者纷纷到来,追逐莫言的踪影。面对几十家媒体上百位记者的提问和个别境外媒体的质疑,莫言的回答睿智又不乏幽默,赢得了阵阵掌声。对于获奖是否会影响中国文学发展道路或引起莫言热时,莫言说:“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的话,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最好一个月就能结束,但由此会不会引起文学的热潮,我很期待。”
  获诺奖是文学的胜利
  12日下午3时,莫言第二次媒体见面会在高密市凤都国际大酒店举行。“让大家等了这么长时间很抱歉,我知道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给我打过电话、发过短信和邮件,但我确实没法处理,所以非常的抱歉,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愿意回答。”3时许,莫言的现身赢得了现场的一片掌声。
  面对几十家媒体上百位记者的提问和个别境外媒体的质疑,莫言的回答非常睿智:“所有的批评从他们的角度来讲都是有道理的,但有些批评对我来说是没有道理的。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奖,不是政治奖,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来评价一个作家的创作,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作家的气质和特质来决定,这次瑞典文学院把奖授给我,我觉得这是文学的胜利。”
希望莫言热早点冷却
  在谈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会影响中国文学发展道路或者引起莫言热时,莫言回答让人非常意外。
  “我不希望引起什么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来的话,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最好一个月就能结束,让大家尽快忘掉这件事情。但由此会不会引起文学的热潮,我很期待。我希望大家能把时间更多用于阅读、写作文学作品。更多的读者读书,作家更加努力,写出无愧于读者,值得阅读的小说或者诗歌来。”莫言说,现在可以向全世界读者推荐的汉语言著作,起码达到了几十本。
  当有人问莫言,将来是否会离开中国时,他幽默地反问道:“我离开这个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我这里的朋友很多,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不服“乡土作家”称谓
  在莫言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高密东北乡”,被很多人定位了一个“乡土作家”的称谓,但莫言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其实每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的‘高密东北乡’。”
  莫言说,“我的小说确实是写了很多农村题材,我现在也有时间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对我的影响已经在后面的写作里得到了体现,但是我没有把它完全放在一个明确的背景里面,比如北京、香港或者上海。其实我写的是一个城镇化了的乡土,也就是说我的乡土文学已经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是变化的乡土,已经是城乡化、城镇化的乡土。这样的城镇化乡土和大城市的生活自然有区别,但区别已经不大了。所以如果你一直说我是个乡土作家,那么严格地说,我是不太服气的。”
微博热议认识了自己
  莫言在其腾讯认证微博中写道,“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莫言说,“网上关于我得诺奖的争论持续了快一个月时间了,偶尔上网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的是挺我的,有的是批评我的。对于一些艺术上的批评是对我的帮助,让我以后在文学创作上避免一些错误,挺我的也是对我的爱护。过去我不知道这么多人喜欢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讨厌我甚至仇恨我,现在我才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也有这么多人对我咬牙切齿,也有这么多对我的作品有中肯的和尖锐的合理的意见,所以通过这些我认识了我自己。”
海外回声
世界最大书展刮“莫言”旋风
  在世界最大图书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莫言作品《檀香刑》的德语版译者、德国人白嘉琳意外成了“明星”。《檀香刑》德语版瞬间成了抢手货,德国记者郑重地把几本《檀香刑》摆好造型拍照。
  一家德国出版社出版了《红高粱家族》等4部莫言作品,还很“应景”地立刻张贴出莫言肖像。

欧洲媒体纷纷为莫言“鼓掌”
  德国《焦点》杂志网络版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最成功作家之一。还提到“莫言”之名可译为“沉默”或“无语”。
  法国媒体从各个侧面介绍莫言的生平,探讨其写作风格与成功奥秘。法新社引述颁奖词说,莫言的创作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又可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找到出发点。《快报》周刊推荐了5部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和《蛙》。
  《世界报》指出,莫言作品中,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式的粗犷无处不在。

来自圈里门外的称赞和祝贺
  德国知名作家瓦尔泽说:“对我来说,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他的优秀毋庸置疑”德国书评家舍克说:“文学的苍穹又出现了一颗新星……这是一个将陪伴我们的作家。”
  法国出版社主编萨斯图尔内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法国编辑很早就认识到莫言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日本各大媒体和民众对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惜败难掩惋惜之情,不过许多日本网民认为莫言获奖实至名归,并纷纷发帖对此表示祝贺。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莫言研究会 有了新课题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在家乡高密不断发酵,作为研究莫言及其作品的首个民间团体,莫言研究会会员们欢欣鼓舞,备感荣耀。10月12日上午,莫言研究会专门举行莫言获奖座谈会,就他作品的风格、获奖影响、成才之路、研究方向和重点等畅所欲言,座谈会气氛热烈。
  莫言研究会会长孙会斌第一个发言。他说,11日晚7时之前,从国内到国外,各级媒体纷纷炒作诺奖人选,莫言甚至“被诺奖”了。7时,瑞典文学院院长一锤定音,莫言以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解说获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举国振奋,研究会成员更是欢呼雀跃。莫言在文学战线奋斗了几十年,获奖可谓实至名归,好梦成真。
  原高密市教育局长柴修森说,莫言获奖,他发自内心的感动、骄傲和自豪。这几天,从莫言老家疏港物流园区平安庄,到现在所住的翰林苑小区,一拨一拨的记者蜂拥而至,挤破了门,打爆了电话。不仅高密人感到骄傲自豪,就连一些外地人都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他就接到不少电话,其中有一个西安军医大学的老乡,从他父亲那代起就搬迁到外地,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兴奋。
  原高密教育学会会长、教育专家韩金绶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网络的猜测莫言排第一位,他就觉得莫言能获奖,“11日晚上,我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名学生发来的信息,‘莫言得奖了!’我当时高兴极了。12日一早,我又收到该生电话,说他曾在比利时留学的一名外国学生对莫言获奖也很关注。”莫言获奖也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韩金绶早晨到菜市场买菜,看到两帮人正在议论,“晚上看电视了没有?莫言获奖了。”“了不得,高密出大名了!”韩金绶对记者说:“前些年有种论调,说我们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是政治体制问题限制了一部分作家不敢说真话。通过莫言的获奖,说明还是要主观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也给中国作家一个启示。其次,莫言获奖象征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开始另眼看待中国。”
  莫言的大哥、原高密一中副校长管谟贤说,莫言的获奖,得益于高密这块土地,高密文化底蕴深厚,它是齐文化的传承,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与高密的水土密不可分。莫言的文学创作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了不少指责、打击和压力,但他百折不挠,屡挫屡奋,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遍体鳞伤,但永不屈服”,最终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
  据介绍,2006年,莫言研究会成立后,先后建设了莫言文学馆,创办了《莫言研究》刊物,从天才的莫言、勤奋的莫言、高密的莫言、世界的莫言四个角度,开展了对莫言作品及精神的研究开发。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莫言的成长历程,并对他的过去和历史进行了抢救挖掘,做了不少开创性、开拓性工作。莫言获奖后,对研究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文/图 本报记者 韩镇 刘扬

贺 信
  欣闻山东省潍坊籍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这是令家乡潍坊人民欢欣鼓舞的盛事喜事!
  几十年来,莫言先生扎根乡土、潜心创作,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家乡人民深感骄傲和自豪。作为从潍坊这片热土上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家,此次先生荣获国际大奖,彰显了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更令家乡人民鼓舞振奋!这必将对家乡潍坊的发展,特别是宣传文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和引领!
  家乡人民,特别是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一定会以莫言先生为榜样,高举心灵圣火,不辱文化使命,坚守文学精神,勇于担当,繁荣创作,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推动潍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潍坊市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2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