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老乡莫言·媒体声音

第03版
老乡莫言·坦露心声
 
标题导航
夫妻志愿捐献遗体眼角膜
2012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妻志愿捐献遗体眼角膜
  尹晓梅将荣誉证书放在已去世的丈夫季波面前。



◎近日病逝的季波是我市今年第七位捐献眼角膜志愿者 ◎他的妻子尹晓梅也已经填写了捐献眼角膜、遗体申请
  10月11日下午,49岁的季波在市人民医院安然地闭上了双眼,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和眼角膜当日全部无偿捐献,用于医疗事业。据悉,在季波养病期间,他和妻子尹晓梅到市红十字会双双填写了无偿捐献眼角膜、遗体的申请登记表。

季波捐出遗体眼角膜
  11日傍晚,在市人民医院季波住的病房内聚集了很多人,有的用头抵着墙,表情痛苦,有的一边来回走动一边捂着嘴默默流泪。他们都是季波的亲朋好友。
  季波去世了,他没有遗憾地走了。在病房里,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季波的妻儿颁发了季波遗体、眼角膜捐献荣誉证书。“你的心愿完成了,如果眼角膜捐献后能用到别人身上,你要多看看这个世界,多看看我和儿子!”季波的妻子尹晓梅手拿荣誉证书,哭着放在了季波的面前。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在季波亲友们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后,市红十字会、潍坊眼科医院的有关工作人员对尹晓梅说明了稍后摘取眼角膜手术的一些相关事宜。随后,两名医生成功取下了季波的眼角膜。
夫妻都填了捐献申请
  尹晓梅对记者说,他们家住奎文区民生街潍柴宿舍西路1号楼,丈夫季波今年才49岁,是潍坊光大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
  今年6月22日,季波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结果是胰腺癌。当时,一家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后来季波又到济南、北京等多家医院进行检查,最终确诊。
  养病期间,季波多次在媒体上看到有人捐遗体及眼角膜的报道,他就想,自己也要像那些人一样,离世后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听到丈夫的想法,尹晓梅一开始觉得有些心疼、不舍,但很快,她理解了丈夫。7月20日,尹晓梅陪丈夫来到市红十字会,夫妻俩双双填写了无偿捐献眼角膜、遗体的申请登记表。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这很正常。与其死后身体化成灰,还不如捐出来,用于有需要的人。”尹晓梅坦然地说。
  尹晓梅还说,她曾是《潍坊晚报》的一名发行员,由于患有类风湿病,现在改行干月嫂,但她还是对《潍坊晚报》很有感情,她愿意通过《潍坊晚报》,让更多的人知道丈夫季波的事迹,让更多的人能像季波一样,加入到无偿捐献眼角膜、遗体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相关新闻
今年全市已有七位 捐献眼角膜志愿者
  对于季波无偿捐献眼角膜、遗体的事,潍坊眼科医院主治医师刘玉强说,非常感谢季波为光明事业、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刘玉强说,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目前全国有上百万例眼盲患者需要眼角膜手术,实际却只有几千例能获捐眼角膜。而一些情况下,病人是急性角膜穿孔,需要紧急实行角膜移植,却因得不到新鲜的角膜而永久性地失明。更多的情况是,慢性角膜病变的人在一个月、两个月的等待中,慢慢地就失明了。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任萌对记者说,遗体捐献对于科学普及、医学进步、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器官移植的需求日益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100万肾功能衰竭患者、30万肝功能衰竭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用器官移植方法救治;但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得到实施移植的机会。 
  任萌还说,自2005年以来,全市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已达9例,季波是第9例;自2007年以来,全市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已达成15例,同时,自今年1月份以来,全市就有7位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季波就是今年捐献眼角膜的第7例。通过今年这个数字说明,人们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识提高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