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新文学大家王统照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与陈毅30年友谊成佳话
2012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陈毅30年友谊成佳话
  由王统照主编的《晨报》副刊。



陈毅(左)和王统照(右)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

  青年时代的陈毅与作家王统照因共同的志趣结成的纯真友谊历经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而益显其真挚感人,至今传为文坛佳话。陈毅加入文学研究会是经王统照介绍。他始终把王统照作为自己文学上的良师益友。1954年夏天,两位老友在泉城重逢,分外激动。王统照含泪紧握着陈毅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毅说:“剑三,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两人同乘一车游览。泉城重逢后,王统照意犹未尽,写下《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陈毅结识王统照,两人成知心朋友
  1922年7月,王统照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24年就任中国大学教授、出版部主任,兼任中法大学讲师。这期间他参加了《曙光》、《晨光》等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晨报》与《文学旬刊》。1923年10月,22岁的陈毅从故乡四川来到古都北京,进入中法大学陆谟克学院读书,院址在香山的一处简陋的房舍里。他在这里有了充裕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重温旧梦:一心“向往着做一个文学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毅认识了京城著名作家王统照,在文学道路上有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挚友和引路人。1924年初秋的一天早晨,同学、文友金满城匆匆地找到陈毅,不容分说地拖着他就走,陈毅急着问:“干啥子去?”金满城只报以诡谲的微笑,闭口不答。两人进城后,来到晨报报社门前,金满城掏出一封信,对报馆门房说:“贵报王统照先生托鄙人引见这位陈先生。”陈毅愣了,王统照是当代知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陈毅读过他不少作品。这样一位文坛名将,会约见自己一个无名之辈?陈毅满怀疑问:金满城搞的啥子名堂?
  原来,王统照当时任《晨报》、《文学旬刊》编辑,金满城翻译的法国小说《阿佰衣女》(法郎士著)投寄该刊后,得到王统照的赏识。一星期前,他曾约见金满城。见面时,金满城向他推荐了陈毅,说陈毅1920年就开始新文学创作,发表过白话诗、小说,为人怎么怎么好。金满城没有想到,这次与王统照见面归来后,很快又接到了他的来信,信中要他得便邀请陈毅进城一见。金满城熟知陈毅有不肯攀附名人的脾气,怕陈毅不肯来,所以才事先不露一丝口风。其实,当时王统照只是一个比陈毅长4岁的青年,质朴、和善,没有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一见面,他就对陈毅说:“听金君介绍,陈毅君有志于新文学,咱们彼此同怀此心,交个朋友吧。”交谈之间,王统照诚恳地希望他俩写稿,支持《晨报》、《文学旬刊》。中午,王统照特意请陈毅、金满城到一家饭馆小酌。临分手,他一再向陈毅约稿:“我的铺子一切都要的。”此后,陈毅有时带稿子登门请教,王统照偶尔也到香山来相聚,你来我往,两人成了知心朋友。京城十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他们常常会于藤荫水榭或茶馆酒肆之间,讨论文学,畅谈国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一次,陈毅当面评说王统照有的作品有雕琢的缺点,王统照不仅不见怪,反而更加喜欢他快人快语的豪放性格。
王统照介绍陈毅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冬天,王统照先后介绍金满城、陈毅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入会以后,使陈毅有机会结识了文学界更多的新朋友,但他始终把王统照作为自己文学上的良师益友。也许是因为政治见解相同的原因,他们两人都喜欢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特别是那首充满着对专制暴政的抗议和对自由与理想社会的追求的《西风颂》更是喜爱,他们常一起朗诵着那些具有象征意义和哲理的诗句。这种“化自然景象为思想,化思想为自然景象”的创作手法令他们折服,激发着他们对新诗的创作热情,那时,陈毅的创作颇丰,其中不少作品如短篇小说《报仇》、《十年的升沉》以及白话诗《春光》、《游云》等等,都是经王统照的手,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半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深入发展的时期,陈毅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高峰。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火热的革命情感激荡着他的心。1925年初秋,他以主要精力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
  1926年8月,陈毅奉命回到四川,不久就开始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王统照则于1927年3月回诸城看望病危的母亲,随之,举家又迁居青岛,之后又去东北、上海,一直艰难地战斗在文学这个阵地上。陈毅、王统照两位文坛挚友长期天各一方。
重逢后王统照写下 《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1954年夏天,两位老友在泉城重逢。时年53岁的陈毅已是赫赫有名坐镇华东的统帅,而文坛宿将王统照也已就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30年的离情别绪,使两人分外激动。王统照含泪紧握着陈毅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毅说:“剑三,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两人同乘一车。陈毅兴致盎然地吟诵:“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王统照同样也用古人描绘济南的名句和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两人时而高谈阔论诗词,时而又沉浸在对当年友谊的深深回忆之中。这一天,他们走马观花地观赏了泉城的湖光山色之后,又乘车驶向济南市区东南方十五公里的龙洞。元代文人张养浩曾称它为“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两人穿过芳草如茵、茂树环合的山路,走进“势如垂天云、清芬无限意”的龙洞时,兴致勃发,陈毅深情地对王统照说,山东古典文物很丰富,齐鲁大地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这里出过许多名人,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鼓励王统照,在祖国的大好春光里,再拿出新的著述回报人民。他说:“当年你曾用自己的作品唱出了旧时代的悲歌,如今,冬天已过,春风吹暖了人心,春风沐浴着春花,你应该有新的著述回报人间啊!”
  这次泉城重逢令王统照感慨万千,回来以后,他意犹未尽,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写下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
  海岱功成战绩陈,妇孺一例识将军。
  谁知胜算指挥者,曾是当年文会人。

  卅年重见鬓苍然,锻炼羡君似铁坚。
  踏遍齐鲁淮海土,为民驱荡靖尘烟。

  藤荫水榭袅茶烟,忧国深谈俱少年。
  愧我别来虚岁月,有何著述报人间。

  明湖柳影望毵毵,半日山游兴味酣。
  好摅胸怀同努力,饮君佳语胜醇甘。
  可惜的是,这四首诗一直放在作者的案头,生前没有寄送陈毅。直到晚年,王统照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然在想着如何实现陈毅的嘱托,去实现自己的宏愿。他说:“我虽已白发苍苍,身患重病,但为了不辜负陈毅同志的殷切希望,我一定在有生之年加倍努力往前赶,我打算写一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篇幅要比《山雨》长,那个时代的生活,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应该去写……”可是这时,一心去实现朋友的嘱托、以著作酬知音的王统照已经力不从心了,他连拿起书案上的书稿都感到吃力,他无奈而感慨地叹道“现在真是手无缚鸡之力,拿起本线装书都觉得沉甸甸的……”
  1957年王统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将先生遗物三件赠给诗人臧克家作为永久纪念,其中之一就是用彩笺楷体字写的《赠陈毅同志》诗四首。那时,臧克家在《诗刊》工作,为了追怀这段文坛佳话,在1958年2月号的《诗刊》上发表了这四首诗,并把王的彩笺题诗手稿送给了陈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