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黄昏恋调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枝节太多,开花容易结果难 |
◎单身老年人男女比例失衡,平均一个老头四个老太太追 ◎由于财产、赡养等现实问题,多数老人只“搭伙”不结婚 |
|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丧偶、独居等问题。在我市,平均每7个老人中就有一个过着单身生活,关注单身老人的晚年幸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农历九月九日“老人节”来临之际,记者对我市老年人的婚恋现状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到,当前老年人在“黄昏恋”中,存在女多男少、只“搭伙”不领证、财产纠纷、老人心理担忧顾虑过多等诸多问题。 比例 潍坊七个老人中有一个单身 10月20日,市老龄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杨月好告诉记者,目前,我市老龄化状况非常严峻。据市老龄委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全市老年人口已达到150.36万,占潍坊总人口数的17%,潍坊的老年人口居全省第2位。预计到2015年,潍坊老年人口将突破200万,约占总人口的22%以上。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着独居、丧偶、空巢等问题。目前,潍坊全市共计22万单身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七分之一,单身老人择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杨月好说,目前全国人大已把“黄昏恋”维权列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走进婚介结构,主动寻找自己的晚年幸福,单身老人追求“黄昏恋”也普遍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婚介所发现,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希望“找个伴”,在不少婚介所,老年客户已占到所有客户人群的20%左右。 现状 男女比例失衡导致“女追男” 10月16日,在市老龄委组织的“潍坊市第二届中老年相亲会”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远离人群,不时地在相亲小广场附近徘徊却不好意思上前。几经沟通,老人对记者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到这里来的老头都爱找年轻的,我今年都74岁了,还能再找吗?” 老人的担忧不无道理,记者采访调查得知,如今单身老人的“黄昏恋”是典型的“男方市场”,单身老年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使本身心理处于羞涩状态的女性单身老人面临更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据市老龄委统计,在潍坊的22万单身老年人中,单身女性占17万,单身男性仅为5万。在一些农村地区,老年单身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4。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下,男性多有抽烟、酗酒、生活不规律的恶习,加之男性在青壮年时普遍承担较重的生活压力,身体状况急剧下降,老年后的生命力更加脆弱。与之相比,年轻时生活较为规律的女性普遍健康又长寿。 老年择偶市场严重的“僧多粥少”,导致老年人在相亲再婚中,男女“老少配”的情况更加明显:一个70至80岁的单身男性,只要身体健康、家庭物质条件适中,完全可以去选择一个50岁至60岁的女性。但是对于女性老年相亲者来说,如果年过七旬,就很难再找到老伴了。由于男性特有的优势,“老牛吃嫩草”的趋势更加明显,很多老年女性朋友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降低标准“下嫁”。她们在大呼“不公平”的同时,也无奈地接受了这种现状。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女性中老年人找不到老伴,要孤单地度过余生。 无奈 九成“半路夫妻”开花难结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勇气走进婚介所的老人多了,但真正能走进婚姻殿堂,“修成正果”的却少之又少。 潍坊“中老年鹊桥之家”负责人徐芳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经婚介、交友平台或者自己认识、朋友介绍等途径重新找到老伴的老人,并不遵循正常法律程序领结证、结婚,而是实行“走婚”,即俗称的“搭伙过活”。随着近几年思想的开放,这样的比例甚至高达九成。 老年人只“搭伙”不结婚,究其原因,除了某些老人要求过于苛刻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二婚带来的一系列担忧和不便——由于房产、金钱、赡养等现实问题,老年人再婚不只是两个老人的结合,同时也将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家庭“混在一起”。一旦领证,双方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面临的问题就复杂很多:如果一方发生重大疾病怎么办?如果一方先去世,另一方的赡养费用由谁承担?财产继承问题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一系列“后续问题”现实而敏感,老人的子女会思虑,老人自己也有担忧。许多老年人在再次恋爱时,都是因上述问题谈不好而告吹。特别是农村,这些问题的处理更为敏感和突出。相比而言,形式简洁的“搭伙”成为老年人再结合的主要选择。 隐忧 选“长期饭票”还是“免费保姆” 20日,在市老龄委主办的“中老年鹊桥之家”相亲处,一名78岁的老大爷来这里报名相亲。老大爷颤颤巍巍的,在子女的搀扶下才能勉强前行。老大爷要求找一名6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妇女为老伴,一块“搭伙”生活。当工作人员问他找老伴的初衷,老人的子女很坦然地回答:“老人身体不好,找个女的能照顾他,我们子女也放心……”。 记者翻看前来相亲者的登记记录,在择偶条件一栏中,男性普遍对女方有“勤快、干净、能干家务”的要求,而女方则会在“退休金、房子”等方面做额外的要求和标注。 “其实,往往一方要求的,正是另一方所担心的事情,男方最害怕女方跟自己过是看中了自己的钱,把自己当成‘长期饭票’;同样,也没有女方愿意去给别人当‘免费保姆’”。“中老年鹊桥之家”工作人员施谦谦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结合,双方之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彼此的情感和信任度非常脆弱,再婚老人的担忧和疑虑加大了“黄昏恋”成功的难度。 ◎相关链接 单身老人有了“鹊桥” 为让更多的中老年人告别单身,幸福地度过晚年,自今年5月份起,市老龄委在奎文区东盛广场7楼成立了“老年人鹊桥之家”,每周六上午免费开放,为单身中老年人提供相亲交友的平台。 “老年人鹊桥之家”是市老龄委主办的中老年人相亲交友的平台,我市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单身中老年朋友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即可到东盛广场708室报名,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进行交友相亲。咨询电话:8222898、13070621355。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张振民 谭黎明 王金(署名除外)
老年人再婚逐渐增加 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表示:“从2010年开始,老年人再婚登记人数一直在增加。今年前10个月,广陵区真正登记再婚的60岁以上男性24人、女性4人,接近前两年老年人再婚登记的总和。” 据悉,2011年北京大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共为9000多对恋人登记结婚,其中近200对为再婚老年人。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再婚的成功率仅为10%。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在以配偶形式共同生活的老人中,未婚同居者占到60%。“扬州不少老年人中没领证者生活在一起的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估计超过50%,而且年龄越大,这个比例越高。” 据《扬州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