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黄昏恋调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叙以被疑爆炸案幕后黑手 |
◎两国都与黎巴嫩汽车炸弹袭击遇难者交恶,遭多方猜疑 ◎事件关联叙利亚危机,强烈冲击黎政坛并加剧教派矛盾 |
|
|
当地时间10月20日,黎巴嫩民众通过各种形式对爆炸案表达不满。东方IC供图。 |
|

|
|
当地时间10月20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汽车炸弹袭击后第二天,总理米卡提提出辞职,但总统苏莱曼要求其留任,等待与全国对话机构协商的结果。与此同时,有关这起袭击的幕后元凶引发各种猜测,与黎巴嫩有过历史纠葛的叙利亚、以色列均成为众矢之的。本就扑朔迷离、局势严峻的中东“火药桶”,因此次事件的爆发而再次面临烈火考验。 黎总理请辞 总统力劝继续留任 黎巴嫩安全部队情报局长维萨姆·哈桑等人在爆炸中遇害后,黎巴嫩政局骤然开始动荡。 黎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示威者封锁了部分道路,其他一些逊尼派聚居的城市也出现上规模的示威游行;一些武装分子用火箭弹袭击了与什叶派真主党关系较近的逊尼派“团结运动”总部,并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一些青年组织指责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失职,并强烈呼吁政府辞职。黎总理米卡提迫于压力于20日提出辞呈,但总统苏莱曼要求其留任,强调国家不能出现权力真空。 苏莱曼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人以国家最高利益和黎人民的安全为重,坚决制止使黎巴嫩人成为外部势力争斗牺牲品的图谋。“总统要求等待与全国对话机构协商的结果。”米卡提说。 米卡提同时暗示,哈桑遇袭可能与其8月份协助挫败未遂爆炸图谋有关。他说:“我不愿预测这次暗杀事件的调查结果。但坦率地说,我不能将昨天发生的这一罪行与8月份揭露的阴谋分开。” 今年8月,哈桑协助挫败一起未遂爆炸阴谋,黎巴嫩前新闻部长、前议员米歇尔·萨马哈因此遭逮捕,黎军事法庭以策划恐怖活动罪对他和两名叙利亚官员提出起诉。据黎巴嫩媒体报道,萨马哈涉嫌参与从叙利亚向黎巴嫩运送炸药、招募黎巴嫩人在黎北部进行针对叙利亚反对派人士的活动,并企图挑起穆斯林逊尼派同阿拉维派的冲突。 贝鲁特黎巴嫩大学政治学教授加桑·阿齐也推测,叙利亚方面有嫌疑,因为“叙利亚人清楚黎巴嫩的边边角角”。 以色列“中枪” 伊朗指责其意在离间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袭击元凶意在“离间”黎巴嫩人。“这一行为的目的是在黎巴嫩不同派别和群体间散播争执。”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迈赫曼帕拉斯特的话报道:“黎巴嫩安全受损只符合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以色列)的利益。” 伊朗人的说法部分得到一些黎巴嫩分析师认同,后者认定袭击存在疑点。 黎国内安全部队高级将领里菲说,哈桑遇袭丧生前刚从欧洲回国,很少人知道他的确切行程。按照黎巴嫩官员的说法,哈桑遇袭时乘坐一辆没有任何特殊标志的汽车,袭击者应该对哈桑的行程非常了解,等着哈桑汽车行驶到一处狭窄街道时引爆汽车炸弹。 阿齐推断,袭击元凶在黎巴嫩消息灵通。他表示,就袭击幕后黑手,“我们不能排除以色列”,哈桑生前捣毁以色列数个间谍团体并把以方特工送进监狱。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帕勒莫尔反驳伊朗方面的指认,称伊方“想当然”指责以色列的做法是“病态”的。 伊朗被视作与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政府关系密切。按路透社说法,三者自称“抵抗轴心”,以以色列为共同敌人。
◎举国哀悼 与遇刺前总理合葬 黎巴嫩政府宣布当地时间20日为举国哀悼日,悼念19日爆炸袭击的遇难者。 哈桑的葬礼于21日举行,他将下葬在市中心的烈士广场,与2005年遇刺的前总理哈里里葬在一起。反对派政治团体呼吁民众参加葬礼。 黎巴嫩官方国家通讯社20日说,据最新统计,此次袭击的死者人数为3人,另有100多人受伤。此前黎巴嫩官方的统计为8人死亡、80多人受伤。 俄罗斯外交部2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19日的袭击事件。声明说,这是一起野蛮的恐怖行径,它表明破坏势力妄图在中东撒播仇恨种子,使这一地区陷入混乱。决不能让这一企图得逞。 俄罗斯将与黎巴嫩团结一致,坚定支持黎巴嫩主权、统一、稳定和领土完整。 ◎观察 黎巴嫩爆炸案凸显叙利亚危机外溢 分析人士认为,哈桑遇害一事,反映了在叙利亚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背景下,与叙利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黎内部局势日益复杂,支持和反对叙总统巴沙尔的教派之间酝酿着更多冲突。叙危机的外溢效应正在加剧。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虽然暂时还无法断言谁是哈桑遇袭事件的幕后推手,但这一事件已强烈冲击了黎巴嫩政坛,进一步加剧了这个国家本已十分复杂的教派矛盾。但黎巴嫩是否会因此陷入真正意义上的内战,目前言之尚早。 埃及中东问题专家拉马丹认为,黎教派利益本就错综复杂,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什叶派真主党在政府内的力量日趋强大,逊尼派对此早有不满;长达20个月的叙利亚危机更触发了黎巴嫩境内立场不同的教派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黎什叶派真主党支持阿拉维派主导的叙现政权,而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同时,黎境内的逊尼派有不少人支持叙利亚的反对派,而叙反对派中的多数人也属于逊尼派,他们强烈反对巴沙尔政权。正是这一原因导致近几个月来在黎内部,巴沙尔的支持和反对者频繁发生武装冲突。 但是,黎巴嫩大学政治学学者阿奇认为,目前黎巴嫩仍处在叙危机的压力之下,无论是势头日盛的真主党,还是身陷困境的叙当局,都不愿应对黎内战的危险局面。 但是,观察家们指出,无论如何,叙危机对黎安全和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黎巴嫩一直不断加强边境防卫措施,但仍不断有武装分子从黎境内潜入叙利亚同叙政府军交战,同时,大量叙武装分子、伤员等通过非法通道逃往黎巴嫩。叙反对派武装还通过这些通道获得很多武器。黎境内的多起教派冲突事件也与叙利亚局势有关。 显然,叙利亚战火已经殃及与其在历史、民族、宗教上有着紧密联系的黎巴嫩,再考虑到最近叙利亚和土耳其之间龃龉不断,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越来越令人担忧。 相关新闻 叙利亚首都遭汽车炸弹袭击,13人死亡 当地时间10月21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北城区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3人死亡、29人受伤。 一位现场目击者回忆说,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21日上午,爆炸地点位于一家警察局附近。 当时一辆停放在巴卜·图马广场附近的车辆发生爆炸,致使3名在附近执勤的警察当场死亡,多名经过该地区的行人也在爆炸中受伤。 爆炸发生后,新华社记者赶到事发现场看到,十余辆停靠在爆炸地点附近的车辆严重损毁,医护人员正在转移遇难者遗体并紧急抢救伤员,还有人正扑灭爆炸引起的大火。 叙利亚通讯社当天援引一名叙政府官员的话说,“武装恐怖分子”将爆炸装置事先安装在一辆汽车底部,随后将其引爆。 另据报道,叙北部阿勒颇市的一座法国医院门前同日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多名路人受伤,医院建筑及周边居民住房受到损毁。 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布制造了这两起袭击事件。 美考虑在叙设禁飞区 一些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官员说,美国和土耳其展开情报合作,意在防止叙利亚危机演变为地区冲突。 美国《华盛顿邮报》20日援引这些官员的话报道,美土军方官员会面,话题包括在叙利亚境内设立禁飞区或夺取叙利亚的生物和化学武器。 奥巴马政府一直就军事介入叙利亚持谨慎态度,声称仅向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提供“非致命”装备。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新京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