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日本人的游踪谍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黄昏恋调查
 
标题导航
日占初期,旅行考察者频至
2012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占初期,旅行考察者频至
  →日本贵族院议员、伯爵松浦厚(左一)、社会学家建部遁吾(左二)、作家葛西善藏(右一)抵达青岛。
  ←迟冢丽水的游记《山东遍路》。
  ↑日本作家迟冢丽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三个月后,日军侵占胶州湾及胶济铁路,这无疑给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打上了一针兴奋剂。官员、学者、作家、商人以及民间人士,纷纷赴山东进行游历考察。日寇侵占青岛才一个月,日本作家迟冢丽水就率12人的队伍迫不及待踏上西行之路;3个月后,日本贵族院议员、伯爵松浦厚偕社会学家建部遁吾、作家葛西善藏,来到山东。
作家目睹落后状,殖民意识愈发膨胀
  1914年12月7日,日军侵占青岛整整一个月,迟冢丽水就踏上了奔赴山东之路。在位于日本西南端九州岛的门司市(属今北九州市),迟冢丽水遇上了从青岛撤回的日军第18师团部分部队。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48岁的迟冢丽水“兴奋异常”。第二天上午11时,迟冢丽水乘台北丸从门司港出航。
  迟冢丽水早年做过新闻记者,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随军采访,是日本知名的记者、作家。同船的除了迟冢丽水一行13人,还有前往北京赴任驻华公使的日置益、到青岛就任的大使馆参事官船越光之丞男爵和井上大佐。
  经过近3天的航行,11日晨船抵青岛,游览考察三天后,迟冢丽水等乘列车沿胶济铁路西行。15日下午3点半,列车到达坊子。出坊子车站,他们在井上大佐陪同下,直奔坊子煤矿。煤矿大门口,一名日本哨兵正在执勤。迟冢丽水发现,不远处有三四个持枪的中国巡警来回走动。
  薄暮时分,迟冢丽水等在车站附近散步,一座座欧式建筑门前,不时出现穿军装与和服的日本人。旁边的不少中式房屋,也被日本人占据。除了熟悉的“同胞”,迟冢丽水特别留意土屋矮墙前走过的缠足妇女,手持长长烟管的男人,以及手拿着树枝与狗嬉戏的瘦弱小男孩。远处,寒风送来阵阵驴、马的嘶叫声。
  进入路边一家杂货店,见里面摆着各种烟草,有本地的土烟,也有来自埃及、土耳其的名烟。店主捻起一长方小纸片,摊在左手掌中,撒上一溜烟末,手掌微握,右手指捏住纸片从一端卷起,用舌尖舔上些唾液黏住散茬的纸边,另一端纸头拈住封死。眨眼工夫,一支手工卷烟做好了。店主凑近蜡烛,轻轻一吸,袅袅细烟飘出浓香,迟冢丽水等人看呆了。
  返回途中,他们遇见一疯妇,垢面蓬发,衣衫褴褛,在路边麦田里时哭时笑,过往路人却无动于衷。“可怜的生命无人抚慰,支那个人主义的国民性,由此可见一斑。建立一个安宁有序的社会秩序,正是我帝国的使命所在。”这样的想法,对于满脑子殖民思想的迟冢丽水来说,并不奇怪。
  当晚,迟冢丽水一行在停靠坊子的列车寝室中就宿,第二天赶赴济南。返回青岛途中,他们在坊子再住一夜。回国后,迟冢丽水出版游记《山东遍路》,记录了这次山东之行。
伯爵议员过潍县,炫耀日本侵华武功
  1915年3月13日,日本贵族院议员松浦厚伯爵、社会学家建部遁吾、作家葛西善藏乘坐若宫丸,自日本九州岛西北部的佐世保港出海,赴青岛游历考察。同行的还有赴青岛造船工场视察的白井赖吉,他是日本佐世保造船工厂部长、造船大监。
  两天后船抵青岛,松浦厚等在青岛活动4天,于20日乘火车沿胶济线西游。出青岛一小时左右,远山近丘渐渐退去,视野一片开阔。车近高密,西南望,雄伟的城池横亘苍茫大地,尤为壮观。在松浦厚日后出版的《青岛游记》中,记下了此行。
  离开青岛约4个小时,列车到达潍县。对于胶济重镇潍县,松浦厚这样描述:“潍县是山东铁道沿线仅次于济南、青岛的大都会,县城人口约12万,城内富户颇多,家产在10万以上的有30余人。”
  松浦厚印象最深的,还有高大的城墙、宽阔的白浪河,以及河畔的大铁牛。“每每河水泛滥,此铁牛便大声嚎泣,声传两岸”。
  在书中,松浦厚当然忘不了炫耀其“大日本帝国”的所谓“武功”:“开战不久,我铁道守备部队陆续进驻铁道沿线。中国人对于战争没有思想准备,一时风声鹤唳,心惊胆寒。驻扎潍县的中国军队虽多达1.5万人,但军心动摇。我守备部队列队进入城中心街道,进行示威性演练。见我部队如此精锐,担心一旦开战,恐将全军覆没。所以,我250名守备步兵从城中经过时,中国军队未敢妄动。”
  松浦厚显然夸大其辞。当时驻潍县的是张树元率领的北洋第五师,并未满额,也不过5000人左右。第五师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中国已经宣布中立,他们没接到抵抗命令。
  松浦厚的《青岛游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日军守备部队进驻不久,某将官见有当地人在白浪河上凿冰捕鱼,便带几名士兵携带炸药去炸鱼。爆炸声意外激烈,正在沙滩赶集的百姓以为又开战了,一时间大呼小叫,四散而逃。成千上万人乱成一团,摊散物毁,禽飞畜嚎,整个沙滩一片狼藉。
  车进济南,已是晚上7点。旅途中,松浦厚兴致极高,一路赋诗,其中不乏对侵入胶济线日军的溢美之词。其中一首写道:“平野远沙云外连,鹊飞兔走夕阳天。我军此日警边戍,剑影鞭声算万千。”
◎背景资料
日寇占胶济铁路 开游历方便之门
  1914年9月2日,日军登陆龙口,一部沿胶济线西侵,一部对青岛实行包围。10月6日,西侵日军进占济南车站。10月31日,日军向青岛发起总攻。11月7日,驻青岛德军投降,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全线完全被日军控制。从此,日本到山东游历考察者纷至沓来。
  此前,日本赴中国旅游考察者并不少。甲午战争后,惨败的清政府为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无奈推出一些以日本为样板的改革措施,鼓励赴日留学,大批官绅、学者也纷纷东渡游历、考察。与此同时,一批日本官员、学者、作家、商人、军人乃至民间人士,带着不同的目的踏入中华大地。他们或专为饱览华夏大地风光而来,或履行公务顺便访古探胜、赏水观景,或以游历为名进行调查,甚至搞间谍侦查。有学者认为,从这些游历者所写的游记以及形成的调查资料看,单纯游山玩水者为数甚少。他们的中国之行,总体上与日本政府的大陆扩张政策相关。其根本目的,在于调查和探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风俗等,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活动服务。
  这个时期,日本的旅行者进入山东,多是游历省会济南以及附近名胜孔府、泰山一带,或者烟台、威海卫、青岛沿海一线。日军占据胶济铁路后,胶济沿线主要城市成为游历考察者的必到之处,一些负有调查使命的日本人,更是深入到胶济沿线乃至内陆更远地区,逐县逐镇进行详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