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黄昏恋调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1922年1月,岸元吉将自己驻山东7年的采访笔记《青岛及山东见闻》付梓印刷。当年日军进攻青岛时,日本《朝日新闻》派出美士路昌一、大江素天、高浦吉三郎随军采访,岸元吉常驻山东省负责联络。自此,岸元吉一直没有离开山东。《青岛及山东见闻》一书,记录了岸元吉在山东的所闻所见所想,极力为日本掠夺山东经济出谋划策,摇旗呐喊。
胶济重镇潍县,煽动日本人来“开发” 岸元吉的采访笔记《青岛及山东见闻》所记,涉及青岛、即墨、胶州、高密、昌邑、安丘、潍县、益都、张店、博山、淄川、章丘、济南等地。书中称潍县为“山东一流商业地”、“铁道沿线最大繁盛城市”。 潍县居于青岛与济南之间的中点,交通四通八达,盐、铁、煤、烟、棉等资源丰富。在岸元吉看来,胶济铁路的建成,无疑为潍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又一次机遇。 尽管原来潍县陆路运输发达,又有羊角沟港水运的便利,但小清河水较浅,难以通行大船。胶济铁路建成后,陆运大增,济南方向的物资通过铁路运至潍县,转运羊角沟,可从此出海运达天津等地,潍县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据统计,当时潍县每年从潍县车站输入棉丝1880吨,向外发送棉布687吨;年输入铁1374吨,供应潍县大大小小的铁工厂、铁匠铺;每年青岛从内陆运去笤帚2699吨,其中1175吨由潍县车站发送。另外,潍县车站年进出石油1512吨、陶器1510吨、纸1290吨等。潍县城附近的阙庄一带盛产猪鬃,每年外销370吨。 “总之,潍县为铁道沿线第一经贸重镇,但其工业发展显然不够。物资流通如此便利,纺织业、烟草制造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前景可想而知。这里的华兴火柴工厂仅有9名日本人负责管理,月产500吨,挤垮了一些中国火柴工厂。” 为此,岸元吉建议,“此地亟需开放。中国政府已承诺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合宜地方为商埠,当全力实施。现在各地排日活动猖獗,我认为应积极与山东省公署交涉,进一步加强沟通。” 贪婪之心难填,目光投向胶济线外 在潍坊地域内,紧邻胶济铁路的县城有3个:高密、潍县、益都。在岸元吉的《青岛及山东见闻》中,对这3个地方均有述论。 在岸元吉笔下,高密城不仅是一座有1万居民的城市,更重要的是此处为规划中高徐铁路线的起点。日军侵占胶济铁路后,马上将胶济铁路之名改为山东铁道,其用意十分明显:未来的铁路线将贯穿山东全省,并向省外延伸,南设从高密抵达徐州的高徐线,北通潍县至烟台的烟潍线,西建济南至顺德(今河北邢台)的济顺线。高徐线一旦建成,高密将成为山东向南辐射的中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高密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岸元吉了解到,在蔡家庄车站附近一带,高密县公署试行土地整理,种植棉花。植棉为高密的传统产业,岸元吉进一步阐述,这里土地广阔,劳动力廉价,将来日本人介入合作,日商提供化肥和种子,组织当地农民种植,棉花由日商全部收购,建成所谓“日华企业与农民利益共同体”。 在益都县,岸元吉印象最深的是这里闻名全省的特产——果类。益都县柿子、核桃产量最大,1919年从青州车站运出柿饼195吨、核桃886吨,其他物品477吨。岸元吉认为,此处山多林广,不仅果类资源丰富,大量的林木还可为造纸业提供优质原料。 对于胶济线穿越境内、县城距离铁路较远的昌邑、安丘,岸元吉也一一涉足。昌邑县城人口不足1万,但将来烟潍铁路建成后,昌邑车站将成为烟潍线上的一个大站。昌邑丝绸业发达,全省80%的丝绸出自该县,1920年境内的一个小站丈岭站,就运进棉丝1658吨。 安丘县城有1.2万居民,主要特产为大豆,全县年产量不低于2000吨;其次是花生,年产也在千吨以上。县内的景芝镇酿酒业发达,镇内酿酒作坊多达二十五六家。 诸城虽远离胶济线,但这里是未来高徐线的一个大站所在地。县城人口约2万,是周围县城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县出产小麦、小米、高粱、花生、地瓜、大豆等,家庭副业以养鸡为主,年产蛋上百万个。岸元吉分析,诸城南近红石崖港,如果高徐线开通,发展无可限量。 “英美烟”独霸市场 日本欲虎口夺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极度扩张,开办卷烟厂,拓展种植基地,垄断了中国的烟草业。岸元吉在书中记道: “大正二年(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在坊子设立烤烟试验场,从当地收购烟草进行加工烤制。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收购的烤烟原料越积越多,烤烟试验场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大正六年(1917年),又在廿里堡建起了更大规模的烤烟厂。” “廿里堡烤烟厂占地6.6万多平方米,设有机械室、选叶室、仓库、木工间等,并附设可以寄宿的学校。烤制的烟草运送到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的卷烟厂,进行成品加工。” 英美烟草公司成立于1902年9月,由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与美国的美国烟草公司联合创办。1911年,美国烟草公司放弃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英美烟草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国投资商认购了其美国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后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大英烟公司(惯称英美烟草公司)。 在山东,潍县成为英美烟草公司的烟草种植和加工基地。岸元吉所说的烤烟厂,全称为“大英烟公司廿里堡烤烟厂”。史料记载,1919年,大英烟公司又在此厂之南扩建新厂,俗称“南厂”,旧厂称为“北厂”。除了潍县,安丘的黄旗堡、益都的谭家坊、临淄的辛店等地都设立了收烟场。 岸元吉由此得出结论,日本在此设立烤烟工厂的计划是完美的,但目前只有三两个人从事前期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欲虎口夺食,理应作出极大的努力。 《青岛及山东见闻》出版之时,中日两国政府就山东问题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此后不久,《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签订,日本一系列掠夺乃至吞并山东的计划落空。直至1938年日军侵占潍县,在潍的中国和外国烟草公司相继被日本人夺去。 本期图片:刘愉翻拍提供 资料来源:《山东遍路》、《青岛游记》、《中国漫游记》、《青岛两年》、《青岛及山东见闻》、《潍坊烟草志》等书,日本青岛守备军(1915—1922)有关文献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