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患尿毒症已七年,没有新农合俺早就没命了 |
◎潍城刘建军是众多受惠的参合农民之一◎今年又有50多种病纳入重大疾病补偿范围 |
|
刘建军在医院里做透析。 两本新农合证书都填得满满的。 如今,刘建军已能和妻子一起下地干活。 女儿得的奖状刘建军每天都看不够,他希望能活着陪女儿长大。
自2001年我市自行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农民已从2002年的60.23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25.8万人,参合率达到99.9%。随着政府补助的不断增加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参合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潍城区望留街道大成章村现年36岁的尿毒症患者刘建军就是其中一位。2005年春天,29岁的刘建军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患病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但是随着我市新农合补偿比例的提高,让刘建军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陪着妻子慢慢变老,看着聪明漂亮的女儿慢慢长大。 ◎讲述 “当初我曾想一走了之” 2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潍城区望留街道大成章村刘建军家,大门紧闭,据邻居们介绍,刘建军和妻子去地里干活了。在村西头一片农田里,记者终于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建军。今年只有36岁的刘建军皮肤黝黑,疾病让他体态有些虚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 刘建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贤惠能干,孩子聪明可爱,他又有熟练的驾驶技能,农闲时就出去给人开车补贴家用,一家三口日子和美。然而2005年春,他被查出患尿毒症。 这个结果一下子就把刘建军击倒了。据他回忆,虽然对医学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自己得的是绝症,无力承担的医疗费更让他陷入绝望。当时他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自己病倒了老婆和孩子怎么办啊?孩子还不到6岁,想想这一切他就觉得很害怕。他曾想过一走了之,但妻子总劝他,不管怎么样都要治,就算为了孩子能有个完整的家也要治。 “是新农合救了我的命” 采访中,刘建军多次说道:“是新农合挽救了我的生命,是新农合给了我们这个家希望。” 刘建军从枕头底下拿出两本新农合证,一本是老本,一本是新本,上面都写满了每次透析的费用。记者看到,新本上记录的次数多,每次都是400多元。从两本新农合证上还可以看出,刘建军透析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两年内每周都做三次。 刘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周做三次透析,一次花费400多元,一个月将近5000元,一年将近60000元,有了新农合,他自己实际承担的也就是10000元左右,每月不到1000元,这个费用就能承受了。妻子打工挣的钱,孩子上学也够了。而得病初期,尿毒症不在新农合报销范围内,那时透析费用还高,他顶多每个月做一次透析。就这样治疗了一年,就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借了很多钱。最困难时家里饭都吃不上了,要不是有村里和乡亲们帮忙,他真是挺不过来了。 “为了妻女要坚强活着” 刘建军告诉记者,跟前几年相比,他现在好多了,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下地干活,给孩子做做饭,不再是一个废人了。 在刘建军家客厅西侧的墙壁上,挂满了他女儿的奖状,在家里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扫扫上面的灰尘。他说,女儿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每年都能带回“三好学生”奖状,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活着,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 自从刘建军得病以来,妻子邓贵香一直陪伴左右,是她给了刘建军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说起自己的妻子,刘建军禁不住泪流满面,在他病重期间,是妻子外出干劳务为他赚取一次次透析的费用,就算是现在也是妻子在支撑这个家,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好好陪伴她,弥补这些年来她为这个家所作的努力。 采访最后,刘建军说,如果不是新农合,只怕他早就没命了,他内心充满了感激,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医院 新农合比例高了,患者更有保障了 “像刘建军这样的患者,完全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只要透析有保证,他还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市市立医院透析中心的于秀英医生说,刘建军给她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2005年刚来医院的时候,他都是由妻子背着或搀扶着来,受疾病影响,当时他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那个时候做透析的费用贵,刘建军一个月也做不了一次。虽然医院在费用上已经尽力照顾他了,但仍能看出他的妻子为筹集医疗费付出了太多艰辛。 “1999年时,我们医院只有1台血液透析机器,每周只能治疗一人次,今年已增加到了10台,每天可治疗20多人次,即使这样,加上医护人员‘三班倒’仍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这说明新农合比例提高后,患者的透析次数显著增加。”于秀英说,以前来做透析的病人,绝大多数都要经过抢救后再做透析,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来的,大多都能遵医嘱进行透析。 于秀英说,以前,不少尿毒症患者是因为承受不了身体和经济的双重困扰而去世的。现在不同了,只要能保证透析次数,尿毒症患者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医院里有好几名年龄跟刘建军差不多的患者,又找到了新工作。 ◎政策解读 重大疾病补偿最高可达30万元 10月23日,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自2001年我市自行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农民从2002年的60.2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25.8万人,参合率达99.9%。随着政府补助的不断增加和新农合政策的日趋完善,受益人群也不断扩大,今年更将儿童先心病、血友病、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感染等50多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不设起付线,补偿比达80%,分病种设置封顶线,最高可达30万元。
新农合参合率达99.9% “我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2001年开始探索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2002年,全市参合农民仅60.23万人,参合率10.2%。”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介绍,当时青州、安丘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开展了以镇为单位的合作医疗试点,村集体、政府财政拿出少量引导资金,筹资以农民个人为主,人均5-10元。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一般在20%,封顶线在6000元左右。此次探索起到了引导农民就医、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的作用,特别是部分因大病住院的参合农民得到了较多补偿,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试点工作打下基础。 新农合真正发展应该是2003年,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建立,新农合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青州市被列为省级新农合制度试点县。我市人均筹资额为2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各级政府补助10元。全市参合农民99.31万人,参合率16.22%。2006年以后,新农合工作全面推开,随着新农合政策的不断完善,参合率逐年提高并趋于稳定,到2010年底,全市参合农民622万人,参合率达到99.86%。到2011年,全市共有625.8万农民参合,参合率已达到了99.9%。 参合农民受益逐年增大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参合农民受益率也逐年提高。2006年,享受补偿的参合农民达274.51万人次,受益率47.60%。2007年共有539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率91.51%。2008年参合农民受益778.51万人次,受益率达124.58%。2009年共有1338.64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补偿,受益率211.32%。2010年,受益1521.53万人次,受益率达244.62%。 2011年,我市参合农民人均筹资额提高到了250元,筹资总额达到15.6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和门诊费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6.90%和43.72%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同时,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所有县市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重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30种,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最高封顶线达到15万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增加到不低于30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240元,个人筹资每人不低于6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政府补助的不断增加,新农合政策也越来越完善,近年我市新农合补偿方案将儿童先心病、血友病、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感染等50多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补偿范围,经过认定和备案,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不设起付线,补偿比80%,分病种设置封顶线,最高可达30万元。 A10-A11版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韩镇 张振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