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警惕清晨“魔鬼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清晨“魔鬼时间”



  连续几日的骤冷天气,医院里各种因“冷”而引起的疾病呈上升趋势。特别要提醒的是,清晨6:00-9:00人的免疫力最低,是各种疾病频发的“魔鬼时间”,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格外当心。
警惕清晨“魔鬼时间”
  研究发现,在清晨这个时间段,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最高,比其他的时间段要高出50%,所以有些外国专家把清晨叫做“魔鬼时间”。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清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应该加以警惕,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发病高峰在清晨,这是人体的生物钟节律。人体的生理心理变化跟自然界的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有关系。每当旭日初升的时候,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就开始升高,交感神经一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就增多。因为我们白天要干活、要劳动,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为白天活动做准备。太阳下山,慢慢就减少了。另外,像周末和星期一这几天心肌耗氧也多,因为周末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活动多、熬夜,而到了星期一又要上班了。
  一年四季中,冬天温度很低,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出血就多。
  一天当中,血压一般在10:00-11:00之间到达高峰;12:00左右吃饭后休息一会儿,血压就下来了;到18:00-20:00回到家,又是一个小高峰;在22:00-24:00以后,血压会再次下降,2:00时处在最低。人的整体功能最佳状态都是下午,在15:00-17:00时最活跃,所以国外很多重要会议都是在下午开。
  夜晚我们一夜没有喝水了,但是夜间呼吸、出汗和泌尿也在丢失水分,一夜8小时大约失水600毫升-700毫升,因此血液黏度在夜里越来越高,在天亮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值。因此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应当是喝一杯凉开水,空腹时水10分钟就被吸收了,血黏度随之下降。

寒冷易引发脑血管病
  人体功能的平衡依靠内、外环境的协调,为了适宜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会自动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方面的适应性调节。如果季节变化可能影响血压的变化,夏季血压会轻度降低,而冬季血压会明显升高,就会对脑血管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讲,每年12月份至次年3-4月份,为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这说明寒冷是一个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它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为脑血管病变创造条件。寒冷气候为什么会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生呢?这是因为:
  1.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2.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脑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
  3.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凝固,因而发生脑血栓。
  因此,对于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

辨别发生脑血管病的细节
  由于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大、致残率高的特点,且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多数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突然发病,又没有医护人员在场,面对突然发病的患者,家属往往手足无措。因此,家属对脑血管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及时发现脑血管病意外,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1.患者突然出现脑血管病的“报警症状”:如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复视或视物不清,头晕,协调障碍,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2.原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存在动脉硬化或原有脑血管病史,发病前血压波动大,尤其骤然升高时易出现脑出血。
  3.注意发病前的诱因:如用力过度,情绪激动,休息欠佳,或服用降压药过量,以及自行停用降压药等都可引发脑血管意外。
  4.注意发病的进展过程:脑血管病都是急性发病,若患者病情进展快,而且很快出现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应首先想到脑出血的发生。
  5.因损失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要注意患者的非典型症状,如头晕、恶心、突然记忆力下降,不能读书及叫不上熟人的名字及用品的名字,言语混乱,都有可能发生脑血管病。
本报记者 刘彬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