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乾隆御医黄元御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喜迎十八大系列报道
 
标题导航
遇庸医左目失明仕途梦断
2012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庸医左目失明仕途梦断
  位于昌邑市博物馆的黄元御像。
  黄福画像,翻拍于昌邑市博物馆。



  黄元御(1705-1758)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史载“祖运贞,廪贡生,候选训导;叔祖运启,顺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但一次治病的经历让他左目失明,入仕的梦想破灭。
生于书香门第,遍览经史企盼登科
  康熙四十四年(1705),黄元御出生在昌邑黄家辛戈村(今昌邑市都昌街道黄家辛戈社区)。作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黄元御可谓出身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罗大伦,在介绍黄元御时说,黄元御的祖先应是三国时的豫州牧、太尉黄琬,其另一位先祖黄福又曾官至明朝尚书,连任六朝。
  生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门第,黄元御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父亲就为黄元御延请到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生为师,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
  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之下,黄元御经常到父亲的书斋中阅读诸子百家等各类书籍,也常与比他长五岁的堂兄黄德静,以及姑表兄弟孙尔周等促膝交谈,论前途事业,讲读书心得。而这些国学功底,都为黄元御日后独特的医学见解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黄元御还常去“乡贤祠”,特别是到“黄忠宣公祠”瞻拜先祖的灵位,默领“家训”的真谛。黄元御经常翻阅先祖黄福的《后乐堂诗集》,因为他特别爱读那首题为《书怀》的诗。黄元御立志登科入仕,做一名能担负起忠君保国重任的良臣,决不辜负先祖的遗训。

为庸医所误,左眼失明身心受创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龄的黄元御考中邑庠生。转眼之间到了而立之年,正当他准备“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希望效仿其先祖黄福,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时候,一个庸医差点葬送了他整个前程,却也成就了黄元御一代医宗的英名。
  雍正十二年(1734),黄元御因为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一开始,黄元御以为不碍事,过两天就好了,可是三天过去了,他的眼睛却肿得更厉害了。
  这时候,还从未接触过医学的黄元御不得不请个医生来给自己看看眼疾。可没想到却碰见了一个庸医,由于庸医误用了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以致于到最后,左目完全失明。
  黄元御身心受创,他之后在著作《素灵微蕴》一书中这样写道:“玉楸先生,宰思损虑,气漠神融,清耳而听,明目而视。既遭庸医之祸,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辈,祸剧折肱,而未尝游思医事,后之病者,不能遁天之刑也”。
  不仅如此,黄元御通过对庸医误诊的分析,从生理、病理和药理上阐述了他左目失明,中气颓败,身心遭到极大摧残的根源。
仕途断送,立志“为名医济人”
  庸医药害,使黄元御失去左目,体内的中气遭到致命损伤,心理上受到难以忍受的创伤,直到他五十岁写《素问悬解》时,还念念不忘这出悲剧。
  更为严重的是,清朝的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准入仕。也就是说只有一只眼睛的黄元御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更不能够被委派官职。遭此劫难,黄元御的仕途之路被彻底断送。
  哀痛之余,黄元御发愤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走上了悬壶济世的道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