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广而告之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奥巴马迅速展现亲亚洲姿态 |
◎缅甸官员称奥巴马拟本月到访,会晤缅总统和昂山素季 ◎分析认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重点,对华政策将延续 |
|
|
当地时间11月7日,奥巴马与家人乘空军一号返回白宫。 |
|

|
|
当地时间11月7日,刚刚获得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已返回白宫恢复工作。据外媒报道,奥巴马将于本月中旬访问缅甸等国,“迅速展现重视与亚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姿态”。专家认为,奥巴马将延续“亦敌亦友”的对华政策。 美缅关系明显改善 奥巴马刚刚在当地时间11月6日的大选中胜出,但他根本没有时间来庆祝胜利,一系列的问题正等着他来处理。据美国媒体报道,就在当选的第二天,奥巴马已经返回白宫恢复工作。 奥巴马在夫人米歇尔和两个女儿的陪同下,乘坐空军一号专机,从芝加哥返回华盛顿。奥巴马面对的首个挑战就是所谓的财政悬崖,此外还有叙利亚以及伊朗等热点问题。 《朝日新闻》在评论中猜测,预计奥巴马再次当选后,将于本月中旬完成初访,目的地为缅甸等三个国家,“迅速展现重视与亚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姿态”。韩联社也报道称,美国将把外交重点放在亚太地区。 缅甸政府一名高级官员8日说,奥巴马打算本月晚些时候访问缅甸,会晤缅甸总统吴登盛和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相应安全保卫措施已经准备就绪,奥巴马可能18日或19日到访,最终日程有待确定。 吴登盛领导的政府去年3月就任后推动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及全国和解,美国陆续放松制裁,两国关系明显改善。 如果届时能到访,奥巴马将成为第一名访问缅甸的美国在任总统。 中美有合作也有分歧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普遍认为,奥巴马连任之后,亚洲仍将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8日上午接受采访时对此表示认同。 关于中美关心,金灿荣分析说,奥巴马曾把中美关系形容为“亦敌亦友”,这就是通常说的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竞争主要表现在战略方面,中国在亚洲地位的上升,让美国“不高兴”;中国现代化发展也给美国带来了压力。加上两国意识形态、文明之间的不同,双方必然出现战略方面的冲突。 合作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的相互依存上,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最大债权国,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美国也是中国不可或缺的进口市场。另外,中美双方也致力于合作解决安全、阿富汗、伊核等全球问题。 金灿荣解释说,美国一方面与中国竞争一方面又合作,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因为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为美国带来直接的好处;但美国的“霸主”心态又让其“看不惯”中国的崛起,希望通过西方国家和国际规则来限制中国。所以中美既有合作也有分歧是很正常的。 俄不愿赖斯任国务卿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7日重申,希拉里·克林顿仍打算从美国国务卿一职上卸任。 纽兰当天在美国国务院的例行记者会上说:“我认为,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计划没有发生改变。”她说:“你们已经听她多次说过,她希望完成和继任者的交接,然后她将回到私人生活,以进行休息、思考、写作以及其他活动。” 目前,下任美国国务卿一职有几个热门人选,其中包括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以及现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等。但截至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没有向外界透露他的个人倾向。 美国国务卿由美国总统任命,需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 俄罗斯《生意人报》8日以一名外交部官员为消息源报道,俄方“更愿意”克里、而非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接任国务卿。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俄方外交界认为赖斯“太有野心和侵略性”,如果出任国务卿,“会使莫斯科与华盛顿共事更困难”。 赖斯去年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叙利亚危机与俄罗斯代表激烈争执。 这名消息人士补充说,俄方只是担心,美国民主党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可能因为害怕在国会参议院损失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席位而不愿意提名克里。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