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
第03版
新闻评论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记者调查发现,城区街头随处可见贷款广告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无抵押贷款手续很严格 市民韩先生因为投资项目急需一笔款项,借遍了亲朋好友之后,还差十几万,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无意之中看到了有人塞到他车上的一纸小广告,“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无需费用,无需担保”,韩先生心头一喜,与放贷人联系之后才知道这是骗人的。记者调查发现,城区街头随处可见贷款广告,多数背后隐藏着的都是骗局。
轻信小广告贷款受骗 11月10日,家住奎文区四平路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与朋友合伙承包了一处荒山,承包费还差十几万元。11月7日早上,他在车前挡风玻璃的雨刷下看到一张广告纸,上面几个黑体大字让他眼前一亮:贷款,最高30万,无需抵押。急需用钱的韩先生当即根据广告纸上留下的电话号码与对方取得联系,一位自称“付主任”的男子称贷款手续很简单,需见面谈。 当天上午10时,韩先生如约来到东风东街世纪泰华楼前,等了半天却不见人,稍后,自称“付主任”的男子打来电话,称他现在走不开。在电话中韩先生表示想贷款15万,一年期,问对方需要什么手续、多少费用。“付主任”说需要韩先生提供身份证和联系方式,并预付22500元的利息,这样第二天下午就可以拿到贷款。韩先生提出要去“付主任”的办公室看看,被其以民间放贷有风险他们需防范等借口拒绝了。最后,男子称可以先付1000元保证金,贷款下放时可以抵顶利息。急于想贷到款的韩先生便根据对方提供的账户打了1000元钱。 11月9日,“付主任”告诉韩先生贷款到了,让他把其余的利息打到指定账户上,随后就会把贷款打到韩先生个人账户上,这一次韩先生没有再上当。 此类小广告随处可见 随后,记者以开茶庄为由拨通了“付主任”的电话,接听的是一名自称姓刘的女子,操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说是付主任的秘书,付主任正在开会,有什么业务她可以全权处理。记者说要贷款5万元,该女子说没问题,只需带上身份证和户口本,并与记者约定在潍城区青年路富坤大酒店楼下见面。记者又问放贷是否需要费用、抵押、凭证什么的,该女子说见面再谈,并嘱咐记者见面时带6000元利息,要先交利息后放贷。 11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约好的见面地点,与该女子取得联系后,她表示已经看到记者了,让记者立即去附近的银行把6000元利息打到她指定的账户上。但当记者再次要求见面时,该女子称为安全起见最好不见,并一再声称这是他们公司的规定。 就在记者准备离去时,一张贴在路牙石上的贷款小广告又映入眼帘。记者根据广告上所留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听的是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女子。得知记者要贷款10万元时,这名女子让记者将身份证、房产证等信息发到她的手机上,并让记者先交2000元费用。当记者问万一交了费用贷不到款怎么办时,不想竟然惹怒了对方,满口脏话大骂记者。 随后,记者走访了城区几个超市、广场,发现了很多类似的贷款小广告,或塞在停放的车辆上,或贴在墙上、地面上。一位曾经从事过个人借贷生意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即便有多重保险,贷出去的款还经常难以讨要。无抵押、无担保就能贷款肯定是骗人的。”刘先生说。 无抵押贷款圈套不少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的一位资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贷款宣传有几个圈套:一个是贷款前和贷款后利率大不相同,另一个是骗走预付的利息就不见了踪影,还有就是利用想贷款的一方提供的个人有效身份证到银行办卡恶意透支。 潍坊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抵押贷款是指那些收入稳定的客户,如国家公务员、老师、警察、记者、医生等人群,凭借平时累积起来的良好信用,不用抵押和担保,可以申请和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这部分特定人群的抵押物,是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不会有任何金融机构给收入不稳定的人发放无抵押贷款,无抵押贷款的审查手续也十分严格。 山东宏鼎律师事务所律师于杰告诉记者,这种宣传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业务的街头小广告很大程度上具有欺骗性,借款人实际能够拿到的借款往往会比预计借款额少许多。出借人有的是将高额利息提前从借款中扣除,有的要求借款人在办理贷款同时缴纳利息,有的则是通过名目众多的各种中介费、财务管理费等收取高额费用。对于民间借贷的利息,国家规定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对无抵押贷款广告的警惕,尽量到正规的银行渠道申请贷款,以免受骗。 文/图 本报记者 ◎相关新闻 骗子假冒工商人员 威胁商户赶紧缴费 本报讯 11月16日,记者从奎文工商分局了解到,近期辖区内有多家商户接到自称是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以工商普法为名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奎文工商分局工作人员按照商户提供的电话进行回拨,发现对方提供的全部是虚假信息,并提醒广大商户要警惕这种新型的电话诈骗。 市民李先生今年8月份在胜利东街泰华领域开了一家装饰公司。11月16日上午9时许,他接到一个自称奎文工商分局企业管理科工作人员的女子打来的电话。该女子告诉李先生,工商系统要对商户进行普法教育,需要他缴纳1680元的资料费。李先生要求核对对方身份时,该女子竟声称李先生不配合工作,要重点检查他的公司。 感觉不对劲的李先生把问题反映到了奎文工商分局,要求核实是否有普法收费的事。奎文工商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王胜听完李先生的叙述后立刻就判断出这是一个骗局。正在给李先生进行解释时,王胜又接到了自己高中同学张先生的电话,张先生称自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潍坊市工商局法制科工作人员,让他参加市局组织的普法培训,并缴培训费400元。 接连接到两起类似的投诉,王胜觉得很蹊跷。在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他按照李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了回拨,并对通话进行了录音。经过查询,对方提供的信息都是假的。 随后,记者咨询了奎文工商分局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近日他们都曾接到过类似的商户咨询,有些刚刚成立的新公司不太注意就上了当。 王胜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工商部门进行普法宣传从来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并且下发通知时通常都是通过书面形式,即使有电话通知也是使用办公电话。他还提醒广大商户:遇到此类事件应拨打工商部门办公电话进行确认,看到显示外地手机号的一定是骗局,要提高警惕。 (记者 曾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