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狐狸大搬家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狐狸大搬家
 
标题导航
千户村民干这行,闻名全国
2012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户村民干这行,闻名全国
  张氏街道不少村民养殖狐狸都已形成了规模。



◎张氏街道狐狸养殖成特色产业,存栏规模达20万只 ◎养殖技术省内领先,大江南北不少商贩来收购皮毛
  要说养狐狸,这几年我市经济区张氏街道三娘庙村和店子村的养殖户们都发财了,每只狐狸的养殖成本300多元,但狐狸毛皮却能卖到近千元,每只狐狸500元以上的纯利润,让这几百户村民真真正正地变成了有钱人。据了解,狐狸养殖在这里已经有着约20年的历史,目前养殖户在1000户左右,养殖狐狸达20万只,户均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解决了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养五年狐狸买上车和房,养殖户数量猛增
  从三娘庙村狐狸养殖户谭大庆这5年的经历来看,第一年他先试着养了几只狐狸,接下来两年扩大养殖规模,之后几乎就是坐等财来,第四年买车,第五年就能买房。买了房和车后的谭大庆家还有不少盈余,今年,他又净赚了20余万元,10月底他拿到这沉甸甸的一大摞血汗钱时感慨万千。
  据了解,张氏街道下辖的几个村养殖狐狸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的第一批养殖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从奎文区大虞街道等地搬迁过来的。到1997年左右,已从最初的几户猛增到几百户。而现在,张氏街道聚集的狐狸养殖户已经达到千余户,养殖存栏规模也达到了20万只左右。
  由于远离市区且交通相对便捷,当时的这片区域可算得上是养殖狐狸的最佳场所。在当时,城区北部地区发展十分缓慢,正因如此,大量的空地与安静的环境吸引来了大量的狐狸养殖户。到2000年时,张氏街道的狐狸养殖业已经成了这里独有的特色。如今,这一行当所带给村民的,已经不仅仅是年均收入十几万元的丰厚财富了。
  按照这几年的养殖经验和市场情况来说,占地两亩的养殖户可养殖狐狸约800只,其中种狐狸留200只,可出售的600只,去年行情每只800元,除去成本300元,每只收益500元,每个养殖户一年的总收益就有30多万元。
  据粗略统计,十多年前,奎文区大虞街道大虞村虞鑫集团(潍坊特种动物养殖龙头企业)租用奎文区大虞街道邢石村250亩地、经济区北城街道双庙村262亩地建设的大虞水貂养殖场,采取合作社模式经营,聚集了大虞村村民300余户从事狐狸、貂特种动物养殖,目前存栏量已达到13万只左右,并带动周边村农户从事该养殖业,形成了育种、改良、养殖、兽药服务、技术指导、销售生皮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主业及相关产业共吸纳就业1万余人,年总产值达2亿元,户均年收益更是达10万元以上。
养殖户雇专机芬兰买种狐,自学繁育技术
  对于店子村以及三娘庙村每一个狐狸养殖户来说,这几年的变迁是巨大的。十多年前,由于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产皮大户,又因气候合适从而使得毛皮质量数量都位居全国之首。而相对于产量和质量并不高的潍坊来说,毛皮生意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为了卖个好价钱,不少散户都带着自己一年出笼的狐皮远赴东北销售。
  每年还都要往东北跑,养殖户张全忠心里觉得别扭。他琢磨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现状。1999年,张全忠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中国狐皮140元没人要,而芬兰狐皮800元都收不到。看完报道的他这才明白,本地狐狸因毛张小,密度低,绒毛稀而不受市场重视,而芬兰狐狸却大受市场欢迎。看过报道后,张全忠便在潍坊寻找芬兰狐狸,可是找遍了整个潍坊市也没有找到一只,最后,还是不少养殖户雇专机直接去芬兰购买的种狐。
  当时,在大多数养殖户眼里,体型大的母狐狸生仔不行,所以大家都愿意留下那些体型较小的母狐生仔。可是张全忠心里琢磨着,爹妈都是矮矬子,孩子还有长高的可能吗?所以,那时他毅然选用进口狐狸配种,选择体型大的母狐狸产仔。结果当年,张全忠家的400多只狐皮比其他养殖户每只多卖了300多元的价格。“都是养狐狸,为什么人家的狐皮就好,卖的价格就高?这里面肯定有学问。”张全忠说。
  高中毕业的张全忠,还从自己当年的生物课本中找到了养殖秘诀,除了购买优质的种狐,关键还得繁育好品种。他又四处拜师,购买相关书籍,试着给狐狸进行人工受精,提高了狐狸繁殖的质量和成活率。
  “自然受孕的狐狸每只也就生五六只小狐狸,而成活的一般也就三只,但采取人工受精的方法,就可以提前检测精子质量,优选质量好的精子,这样每窝就能抱七八只小狐狸,成活的一般有五六只。生养的小狐狸多了,成活率高了,养殖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张全忠自学的狐狸人工受精技术,让他的养殖效益也比其他养殖户多出了不少。
先进技术吸引了不少外地养殖户来取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济区的狐狸养殖业不仅在全市出名,名气还传到了我省的不少地区。很多平度、蓝村、临沂、东营的养殖户前来我市学习经验。家住三娘庙村的狐狸养殖户谭景峰告诉记者,从8年前就开始有外地养殖户来潍坊“取经”,他们大多也是看中了干这行有潜力。前来学习的人主要是冲着人工受精等技术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狐狸的产量和幼崽的存活率。不少人学了这技术后即便是不卖毛皮,单纯靠出售幼崽都能赚钱。
  潍坊的狐狸养殖时间比较早,技术也在省内领先。在养殖初期,为节约成本,平度的狐狸养殖户田莉就曾专门来潍坊学习狐狸的人工受精技术,当时交了500块钱学费学了一个月。据了解,一套人工受精用的设备四五千元,而现在平度市的狐狸养殖户都到田莉那儿来配种,每次配种成功收取60块钱,本钱早就赚回来了。养狐狸卖皮毛就有不少的受益,而田莉靠在潍坊学习的人工受精技术又有了一笔不小的收益。
◎今非昔比
  东北毛皮商贩
看好潍坊前景

  以前,但凡说到哪里狐狸养殖的最好,不少人向东北地区竖起大拇指。如今,山东地区的毛皮已经远远超越了东北,狐狸出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尤其潍坊的养狐人也逐渐的从早期的粗放式养殖逐渐转变成了科学管理化养殖,成为了我省狐狸皮毛的主产地。
  来潍坊收狐狸毛皮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毛皮商杨文强告诉记者,他干这行少说也有20年了,最早从自己养殖到转型成收购商,期间的曲折一言难尽。“我家从1985年开始养狐狸,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了。”他继续说,直到8年前,他们东北都算是中国狐狸养殖业的老大哥,可是后来情况就变的不好了。杨文强说:“不是我夸山东人,人家就是能干。”由于山东狐狸养殖业起步晚、转型快,短短几年间,大部分的养殖户便引进了优良品种,从此,东北地区的狐狸毛皮便大受打击。没有出路的杨文强便从一个养殖户变身为收购商了。
  杨文强告诉记者,目前前来山东收购毛皮的基本上由东北、河北以及部分南方地区的商贩,他们收购了毛皮后主要贩往河北的蠡县,因为那里是我国主要的毛皮加工地。“在这里(潍坊)收购毛皮有四点好处。”他说,一是交通便利,冬季东北大雪封路是常有的事,道路也没山东的好走;二是成本较低,这主要体现在运输距离上;三是价格合理,科学化养殖后,狐狸产仔多成活率高了,价格自然比别的地方低;四是质量好,他认为这多半与科学养殖有关。
  “有利润我们才来这里收购。如今,全国三分之一的狐狸毛皮出自山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照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占领全国的半壁江山。”杨文强告诉记者,他从潍坊收购一张价值900元的狐狸生皮(未加工处理的毛皮)后,转手卖到河北就能有最少50元的利润,今年行情好,一张皮少说也能赚100元。他开玩笑的说:“要不皮草服装为什么会这么贵呢。”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金 韩镇 张振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