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157个实践基地提升学生能力
驾照迟迟没收到?去车管所看看吧
2012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57个实践基地提升学生能力



◎潍坊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已获多项荣誉,今年又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
  11月2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潍坊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传统学科为基础,建立了157个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该校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开设了58个本科专业,设立了学术交流专项基金,保证每年重点学科梯队成员不少于2人次进修访学。经过努力,学校获得了多项荣誉,2012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已设置十大学科门类
  潍坊学院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互相依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同时以各级重点学科为支撑,强化基础、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使学科建设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辐射作用得到增强。到目前为止,潍坊学院已建成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22门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157个实践教学基地,学生踊跃参加全国、全省和国家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的创新技能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均取得了优秀名次。作为原地方本科院校,潍坊学院率先成为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先后有66名教师被山东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聘为研究生导师,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78名。
  潍坊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潍坊光电、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海洋化工、基础教育等支柱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凝练学术研究方向,相应调整学科与专业结构,设置新的专业或培养方向,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目前,学校有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十大学科门类,58个本科专业,初步建立起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开放办学水平大提升
  潍坊学院将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学科所需人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评先树优方面,优先向重点学科人才倾斜。经过不断努力,近3年来,先后有刘振兴、刘以训等9位院士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引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及海内外著名大学博士100余名,重点学科学术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此外,为积极打造特色团队,潍坊学院打破了教学院部界限,整合现有学术资源,以学科相应的研究院(所)为平台,使跨院部的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组成了光学、区域经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真正有效的学科团队,提高了科技开发和联合攻关能力。
  为支持各重点学科学术梯队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设立了学术交流专项基金,优先保证重点学科梯队成员每年不少于2人次进修访学、参加国际会议或开展其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拓学科梯队成员的国际化视野。近年来,以重点学科建设方向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与学校“海(境)外培训计划”,已先后有五批51人赴美国、欧洲、加拿大和台湾进行了培训。重点学科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人员逐步增多,会议层次逐步提高。同时,学校相继承办了中国民俗学学术年会、世界史学研讨会、图伦与组合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数学教育研讨会、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大型研讨会十余次,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加大了学校与社会各界沟通、融合的力度,开放办学的水平不断提升。
立足区位优势求发展
  据了解,2006年,潍坊学院光学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潍坊学院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被潍坊市确立为第一批“鸢都学者”岗位;2008年潍坊学院实验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立足潍坊处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区位优势,整合资源,2010年成立金融财政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加强区域经济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学学科入选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海盐文化研究基地成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立足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对教育学科和13个教师教育类专业调整与改革,不断深化与基础教育合作共建、联合育人的双向互动关系,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机制,积极搭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平台,理工渗透、文理结合、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平台和以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了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体系。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建设的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2012年,学校又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本报记者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