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因为蔬菜,寿光这个改革开放之初人均年收入不足74元的小县城迅速跨入全国百强县;因为菜博会,寿光又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外知名特色城市;因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寿光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菜博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潍坊市的招牌节会,潍坊晚报每年都会成立专门的报道团队,每次都会拿出几十个版面及时报道,见证了菜博会的全过程。 2010年 第十一届菜博会 开幕式晚会募捐善款250万元 报道情况:第十一届菜博会期间,本报拿出8个版面对盛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报道节选:在第十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中华情·相约菜博会》大型文艺晚会在寿光市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激情上演,两岸三地明星大腕倾情献歌,为广大观众呈献出一台视听盛宴。另外,记者了解到,晚会进行中,寿光9个单位现场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余万元。 在演出中,众明星的到场使得寿光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星光熠熠,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晚会刚开始不久,来自香港的陈慧琳在热烈的欢呼声中亮相。身着一袭皮草的陈慧琳,演唱完一曲《微光》之后,面对全场热烈的欢呼和尖叫声,说了一句让人有些意外的话‘有点风’,并用工作人员递上来的纸巾擦了擦鼻翼两侧。现场观众被她真诚的感情流露逗笑了,但对陈慧琳的期待永远都会被足足的满足,看她的表演,听她的歌,就是要亲身经历。”菜博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李可一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青海玉树遭受强震,在当晚的演出进行到中场时,有多个单位进行了支援地震灾区的现场捐助。当晚,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山东晨鸣集团等8家企业以及寿光市慈善总会慷慨捐赠,现场捐款数额最多为50万元,最少为10万元,总额共计250万元。 2011年 第十二届菜博会 机器人菜农展厅内展示绝活 报道情况:第十二届菜博会期间,本报拿出5个版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报道节选:在第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展厅(馆)布局更加精美,科技含量更高,文化味更浓。其中,七号展厅里,3个分别会采摘、管理、环境优化的机器人菜农,成为本届菜博会的最大亮点。 据菜博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李可一介绍,机器人种菜,不少游客表示第一次见到,十分神奇。游客们更是对机器人采摘蔬菜充满了好奇与疑问。“3个机器人分别是蔬菜采摘机器人、蔬菜管理机器人和环境优化机器人,他们长相不同,分工也各不相同。蔬菜采摘机器人能够识别颜色和形状,等到作物成熟以后,能自行采摘;管理机器人会对蔬菜进行喷药、杀虫或者施肥等;环境优化机器人则是负责调节未来馆内的环境,使其符合蔬菜的生长。”李可一说,“七号展厅里的未来馆是透明的,全部由玻璃组成,形状类似于飞碟,场馆的四周已经种满了各种蔬菜,3个机器人正在劳作着。” 记者了解到,当届菜博会上,蔬菜管理机器人工作时,非常认真。它沿着轨道转动,每经过一棵蔬菜时,都会逗留几秒钟,如果没有问题就会离开,如果有问题就会开始用“右手”的喷枪对着蔬菜进行肥料或者农药喷洒。同时,它“左臂”的灯还会自动闪烁。这时它是在释放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 “姜”山多“椒”展现盛世中华 报道情况:第十三届菜博期间,本报拿出9个版面进行报道。期间还对菜博会的“来去”做了深度解读。 报道节选: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争先亮相第十三届菜博会,引得众多游客拍手叫绝。 八号展厅里,蔬菜景观“盛世中华”别有一番韵味,10多个身着农民服饰的人影立在一片绿色中,有的拿着锣,有的打着鼓,呈现一片喜气祥和的景象。寓意为祖国飞速发展,山河一片红。宝塔山、延河桥、神八、高铁等元素也在其内。厅中间的“庞然大物”锦绣江山,其周身全部用姜、椒制作而成,在连绵起伏的姜山上各种绿色植物林立其中。在姜山的北侧是花果山,形象逼真的美猴王手拿金箍棒站在水帘洞的洞口,两棵桃树更加衬托游客已深入花果山境内。泰山、华山、黄山等中华名山及标志景观都在其中,大气磅礴,引人入胜,让游客一览祖国名山大川的风光。 据组委会介绍,该厅是本届菜博会的蔬菜景观精品集锦厅。该展厅300多个蔬菜景观全用蔬菜、果实、种子制作,融合传统历史文化,体现了菜乡文化底蕴。“姜”山、红色文化元素等的融入,让这个展厅增添了不少底蕴,将文化与景观相结合,体现本地文化,而之所以用姜椒制作,其寓意着“姜”山如此多“椒”。 本报记者 王淑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