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灾难·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多地发生8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再发7.1级强震;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大灾至,举国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兄弟的各族人民心怀悲恸、心手相连,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救灾故事,串起了那段不屈的岁月。在这紧急关头,潍晚没有缺席,记者远赴千里之外的救灾一线,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感人至深的一幕幕,编辑深夜奋战在后方,未等稿件褪去余温,就将一个个鲜活的版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潍坊晚报人用大篇幅、连续性的报道,在灾区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温情和堪承重载的桥梁。 救援·爱心 汶川地震 记者三赴灾区,记录下新北川重建历程 继2009年5月本报记者首次远赴北川探访潍坊对口支援的桂溪、贯岭的灾后重建情况后,2010年1月25日,记者再度来到北川,对灾后重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在记者眼中,当时的北川新县城,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在数以万计建设者的昼夜奋战中,一个崭新的北川一点点崛起。在工地建设者们中间,活跃着一支来自潍坊的3000多人的建设大军。在全省所有援建项目中,潍坊市承建的北川人民医院和安昌河整治工程都是标志性工程。北川人民医院作为新北川县的最高建筑,分外引人注目,在医院建设中,潍坊的建设者们创造了平均五天盖一层楼的建设速度,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汶川特大地震两年之后,2010年5月9日,全国晚报“聚焦绵阳 聚焦重建”大型采访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报记者与全国80多家媒体的同行一道,第三次奔赴汶川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震区的涅槃重生。 时任山东对口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总指挥长徐振溪说,援建既要体现速度,还要体谅群众、方便群众,有些道路整修,虽然工期紧,但白天群众要走这条路,只能等到晚上施工,这种工作作风让北川居民很感动。 “保证工程质量,是援建工作的重中之中。”徐振溪说,所有参建北川的企业都具有一级以上建筑资质,所有援建项目都争创“绵州杯”“泰山杯”“天府杯”优质工程评比。山东援建项目都是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只要有一个北川人民不满意,山东援建队伍就绝不撤回山东。 玉树地震 玉树籍在潍学生与家人失联,潍晚牵线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波及西藏、四川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灾难发生后,潍坊卫生学校两名玉树籍藏族学生东周才仁和才仁久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本报记者和学校积极帮助两名学生联系家人并对他们进行了救助。记者得知,因为潍坊和青海两地距离较远,为防止才仁久美和东周才仁不在身边乱花钱,俩孩子的家长商量好,每周五定期给俩人打200元钱的生活费。然而,14日发生大地震,当地的银行全部坍塌家人无法汇款,两个孩子的生活费暂时没了着落。学校领导获悉这一情况后,决定对这两名学生进行紧急救助,为每人发放了1000元的生活补助金。另外,在记者协调下,市教育局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两人办理了免学费手续。 潍坊晚报继为西南大旱推出“义卖晚报捐旱区”行动后,又在全城展开了“义卖晚报捐震区”行动。200余名学子走上城区各个街头义卖潍坊晚报,所得报款全部用于捐助玉树震区。好多市民家里订着潍坊晚报还买报纸奉献爱心,市民蔡先生掏20元钱买了一份当天的潍坊晚报,当志愿者给他找钱时,他连连摆手说:“20块钱买份报纸可能非常贵,但因为是献爱心,很值!” 2010年4月24日,潍坊晚报联合市红十字会举办了“血脉相通心连心,情系玉树爱无疆”活动,将志愿单位、志愿者提供的商品、闲置物品拍卖、义卖,并进行了公益募捐,所得款项作为救助基金,进入市红十字救助基金专用账户,用于震区救助。 地震发生后,潍坊日报社记者孙树宝跟随诸城的12位农民驾驶6辆厢式货车,历时3天4夜,行程3000多公里,将装载着爱心企业捐赠的价值百万余元的食品、毛毯等救灾物资,运达玉树县结古镇,为震区群众带去了潍坊人的爱心。 舟曲泥石流 一份报纸、一份温情,义卖掀献爱心潮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抗震救灾形势严峻。 灾情传来,潍坊晚报第一时间组织了报纸义卖活动,所得善款悉数捐献到灾区人民手中,用于灾区救援和重建,帮助舟曲人民早日从灾难中走出来,重建美好家园。“我在这卖报纸快一个月了,一个小时最多卖30份,但今天已经卖出近100份!”2010年8月15日,在市区东风东街世纪泰华广场附近卖报的小王帅说。当天是国家哀悼日,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一起为逝者默哀,潍坊晚报当天辟出版面,报道舟曲灾情,纪念遇难同胞。“舟曲的灾难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所有人都亲临救灾一线,去帮助那里的人们抢险抗灾,但是远在后方的我们都非常关注灾区人民的情况,就选择这种用方式为舟曲加油,绵薄之力以表寸心。”买报的市民王女士说。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希望我的血能挽救更多的人!”寿光市羊口镇青河采油厂职工刘锐波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的血液无法到达舟曲,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献血,他觉得非常有意义。2010年8月15日,潍坊晚报与市中心血站联合组织的“献血献爱心”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义举的背后,都闪耀着一颗奉献、博爱的心。 本报记者 张振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