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自2010年8月26日至2010年9月11日,本报连续用18个版的版面推出了《诸城现角龙科恐龙化石》、《国内首现暴龙科恐龙化石》、《罕见古鸟类足迹像水鸟留下的》、《诸城鸭嘴龙块头咋这么大》、《诸城恐龙仅露出冰山一角》、《诸城恐龙脚印达万余个》等18篇“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探秘”的深度报道,是近年来连续报道时间最长、采访最全面的一次集中报道活动,这一系列报道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道丰盛的科普大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一股“恐龙热”,前往诸城参观恐龙化石的游客络绎不绝。 全程直击 发现至少10个恐龙属种 本报连续用18个版面,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权威专家对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研究结果,发现诸城恐龙涧发现的恐龙属种至少已达10个,包括三种大型角龙,两种暴龙,至少两种以上的鸭嘴龙,以及甲龙、虚骨龙等。其中,超大个体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北美地区以外首次发现的大型角龙类化石,完整的原角龙类化石骨架,以及较完整的大型暴龙类化石等重大发现,均填补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 经参加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著名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徐星教授鉴定,诸城恐龙化石群以大型植食性恐龙———鸭嘴龙为主。另外,还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大型角龙类化石,这对研究晚白垩纪恐龙迁徙意义重大。此前大型角龙类化石只在北美地区有所发现,而诸城恐龙涧发现的大量大型角龙类化石,打破了恐龙学界关于亚洲没有大型角龙的猜测。 科研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具非常完整的角龙颈盾,据此推断,这具角龙仅头部就有两米多长。此外,这里还产出一具完整的原角龙类幼龙化石骨架,个头虽小,但如此完整的原角龙类化石骨架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发现。中科院徐星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姬书安教授认为,在北美以外地区发现大型角龙类化石意义重大,对于研究白垩纪晚期亚洲、美洲两大洲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变迁以及古生物群进化、迁徙,特别是恐龙迁徙的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 深度分析 诸城及周边气候曾像海南岛 这些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分别被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意外诸城角龙”、“巨型诸城暴龙”,在古生物界引起轰动,各路专家纷纷根据这些化石作出了自己的分析。 本报2010年8月30日报道,中美古生物学者在诸城发现了一枚罕见的古鸟类足迹。研究发现,这枚诸城古鸟类足迹的造迹者与现在的滨水鸟类非常接近。 同时,专家对发现的恐龙化石、岩层土壤以及一块古孢粉化石等研究表明,诸城及其周边地区在晚白垩纪时是一片茫茫水泽,气候条件与现在的海南岛差不多。 2010年8月31日,本报又对诸城鸭嘴龙做了深度报道。自1964年至今,山东诸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先后出土了大量的鸭嘴龙化石,对于长着大大的“鸭嘴”的诸城鸭嘴龙究竟是陆栖性还是两栖性恐龙,考古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古脊椎动物专家、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专家赵喜进认为,诸城鸭嘴龙脚趾有蹼,可潜水划水,属两栖性恐龙,同时它又是杂食性恐龙。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季燕林则认为,诸城鸭嘴龙脚趾无蹼,完全陆地生活,属陆栖性、植食性恐龙。引发了一股“恐龙热”,前往诸城参观恐龙化石的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秦子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