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以色列频频研发新武器,军事实力日益壮大 ◎巴勒斯坦不但武器落后,至今尚无统一武装 11月14日至21日,巴以冲突8天致死伤过千,双方以“微博宣战”的新亮点再次吸引了世界媒体的注意。同时,巴勒斯坦武装千奇百怪的自制火箭弹和以色列的微型反导武器,也让外界领略到了“非对称战争”的“魅力”。 从情感上来说,隔岸观火的我们会声援弱势一方。然而必须承认,巴方这种以廉价、简单武器为主要形式的非对称作战无法改变其恶劣的生存状态,更无助于其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武器落后是暂时的,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没有一支统一的武装力量。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都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样一个派系林立而松散的武装联盟,连军队最基本的统一指挥都无法实现,又如何与以军对抗。 曾经弱小,土造武器打出了一片天 现在巴以冲突已发展到了“微型反导”的时代,以军的“铁穹”系统以每枚导弹几十万美元的代价,拦截来自巴方的廉价“作坊式”火箭弹。不过以色列在历史上也并不全都是以优势装备欺负弱者。在其建国之初,以色列曾依靠劣势装备,甚至土造武器,生生在中东打出了一片天。 在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治计划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爆发了严重冲突。当时双方都没正规军,都是民兵组织或游击队。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并成立国防军后,巴方背后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则派出了实力强大的联军部队进攻以方。刚成立的以军实力还是相当弱小的,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和阿方有较大差距。当时蒙哥马利曾说,新以色列国将在两周内被打败。但以色列的优势在于很多士兵参加过二战有丰富经验,而且人员数量增长迅速。 无论是在耶路撒冷和约旦军队的激烈巷战,还是在以色列北部地区抵挡叙利亚军队的战斗中,以军和部分定居者顽强的战斗,让对方伤亡惨重。以军甚至用轻武器就阻止了叙利亚装甲部队的前进。以色列人自制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炸弹摧毁的一辆坦克现在仍留在当地。他们甚至用从19世纪博物馆里找到的零件组装了一门应急的加农炮。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很难在战场中有这样“灵光一现”的发挥。莫洛托夫鸡尾酒其实就是燃烧瓶的别名。 点评: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和阿拉伯国家及巴勒斯坦进行了十余次战争,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越打越强,不但军事力量在中东首屈一指,而且经济、科技实力也大幅超过周边阿拉伯国家。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援是客观原因,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以色列建国之初同样危机重重,而以色列最终以弱胜强赢得第一次中东战争并占据巴勒斯坦,重要原因在于果断建立了国防军,整合全部的准军事力量,集中实力将敌各个击破。 曾具规模,石头起义背后的强军梦 在媒体的渲染下,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抗争,已演变成“石块对抗坦克”的典型符号。这个符号实际是在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中诞生的。当时巴勒斯坦人创造出以落后“冷兵器”向以色列示威的斗争方式,即以青少年在街头投石块、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以军对抗。在一些人看来,石块、自杀炸弹、燃烧瓶已成为巴勒斯坦斗争的经典武器。然而不能遗忘的是,巴勒斯坦也曾试图建立强大的武装。这就是1982年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的由来。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巴勒斯坦最大的政治和准军事组织集团,和以色列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在巴解组织和约旦闹翻后,阿拉法特把巴解组织搬到黎巴嫩,并使之迅速成长起来。从前巴解组织主要以战斗小组行动,但在黎巴嫩获得较好发展环境后,巴解组织已能够拥有大规模成建制的作战单位和坦克火炮等重武器。当时以色列情报显示,在黎巴嫩战争爆发前,巴解组织战斗人员已达到15000人,其中可算作正规军的达6000人,并拥有T-55、T-54坦克、大口径重炮等重武器。尽管这些武器不是先进装备,但这样一支接近成形的军队,背靠叙利亚军队支持,引发以色列空前警惕,并不惜发动十万大军,对其实施打击。 这次战争巴解组织不但有1500多人战死,大量重装备损失殆尽,还被迫退出了黎巴嫩,其力量分散于约旦、伊拉克等8个阿拉伯国家。在这次冲突后,巴解组织再难以对以色列形成有效的军事对抗力量。当初贝鲁特战斗几乎成了阿拉法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数千巴解战士分成小组与以军机械化部队殊死巷战,曾一度使以军陷入困境。但这种场景,现在几乎不可能看到了。 点评:从理论上说,现在巴勒斯坦民族机构安全部队下属安全部队似乎可以算作巴勒斯坦的一支完整的准军事力量,但该力量无论在装备和职能上不可能完成巴勒斯坦真正独立建国的使命。没有一支独立自主的武装力量,成为笼罩巴勒斯坦发展的最大阴影。从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独立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当时与以色列对抗的真主党民兵虽然只有5000余人,但是指挥统一、组织严密,在与以色列正规军的作战中打得有声有色。由此可见,如果当初1982年以色列不进攻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军事力量会整合发展到何种程度。 现状 以色列频研新武器 以色列国防部11月25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国有军工企业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日前成功测试以美两国联合研发的“大卫弹弓”中程导弹拦截系统。研发该系统是为了在以美两国联合研发的“箭式”导弹防御系统之外,为以色列提供又一层弹道导弹防御网,以进一步提高以色列防御导弹威胁的能力。这次拦截试验是11月20日在以南部沙漠中进行的,每个发射器可装配16枚拦截弹,试验中使用的是以色列国产的相控阵雷达。 “大卫弹弓”防御系统由拉斐尔公司与美国的雷声公司合作研发,主要用于拦截射程70-300公里的中程导弹,也可用来拦截从“箭式”远程导弹防御系统中漏网的远程导弹。“大卫弹弓”系统按计划于2013年底或2014年投入现役,是以色列多层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体系还包括已经投入使用的“铁穹”短程导弹防御系统。 以色列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26日宣布,他将在明年1月份以色列大选后退出政坛。巴拉克说,他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想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并且他认为有必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巴勒斯坦派系林立 巴勒斯坦从1948年到现在,其军事力量始终无法整合。1964年阿拉伯联盟会议后,曾建立了一支所谓的“巴勒斯坦解放军”。但这支军队实际归埃及控制,巴勒斯坦人从来未掌握其控制权。这支部队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代理人战争中消耗殆尽。除了“巴勒斯坦解放军”,当时巴勒斯坦人组织的各种游击组织可谓多如牛毛,各自为战。而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崛起并成为巴解组织中的核心力量。然而历经巴解组织和约旦的“内战”和以色列的残酷军事打击,巴解组织最后分崩离析。 建立统一的军事力量,是每一个在巴勒斯坦掌权政治派别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2006年哈马斯上台后,曾一度收集下属派别武器,被认为是统一巴勒斯坦武装派别的第一步。然而这一路注定不会顺利。哈马斯未来可能一边与以色列对抗,一边用拉拢甚至武力吞并等方式,向其他派别下手。而以色列更会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巴方军事力量进行打击,破坏其统一军事力量的进程。可以想见,未来和平的曙光依然难以照耀这片“流淌着牛奶和蜜汁”的土地。 据《北京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