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010年3月3日下午3时许,一个电话从安丘市官庄镇西小泉村打来。电话里是一个无助而苍老的声音。来电老人刘国成称,自己已经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亲生儿子刘希海锁在铁笼里6年2个月了,自己的心每一天都在煎熬,不知道今后的路该如何安排。获悉这样的消息,本报记者决定立即采访。报道发出次日,就有数十名读者致电关注此事。安丘市官庄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到刘国成家中调查。如今,近三年时间了,当年被从铁笼中解救出来的当事人刘希海,还在安丘市凌河镇的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11月9日记者回访了解到,刘希海病情恢复得不错,状况很好。 老汉求助 铁笼锁病儿六年多一筹莫展 2010年3月3日傍晚,记者赶赴安丘市官庄镇西小泉村。面对记者,73岁的刘国成老人眼泪成行,他领着记者,直奔家中最西头一间房屋,刘国成挑起破旧的碎布头门帘,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宽、高各约2米左右的铁笼。房间里散发着刺鼻的霉臭,一人身披一件破旧西装蜷缩在铁笼一角,而该人除了这件单衣外,身上别无一件御寒之物。刘国成说,这就是他35岁的儿子刘希海,已被自己用铁笼锁了6年2个月了。 这名叫刘希海的被锁男子全身赤裸,头发很长,由于长时间不见太阳,他的面色看上去惨白异常。虽然房间里一下子涌入了四五个人,甚至还有记者等陌生人,但他蜷缩在角落里,丝毫没有注意到。他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着,一会儿说些关于吃饭的事情,一会儿说些骂人的话,记者试着询问冷暖,但他无法与记者进行正常交流。 刘国成时年73岁,老伴去世,被铁笼锁了6年2个月的刘希海是他的亲生儿子。时年35岁的儿子刘希海在上初中前一直很正常。儿子上初中时遭遇了一次意外,此后精神一天天萎靡下来,刘国成就领着儿子去看病,吃了很多中药。 后来,刘希海经常说自己头“轰轰”地响,无奈辍学。再后来,刘希海开始出现吓人的症状,而且越来越厉害,甚至开始动刀动棍,无奈之下,刘国成用手指粗细的钢筋制作了铁笼,找人将儿子关了进去。迫不得已,刘国成甚至把铁门也焊死了。 见报影响 镇政府主动出资送医院救治 采访中,刘国成说,把儿子关进铁笼,自己的心每天都在疼。多年过去了,刘国成说,自己如今感觉不久于人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个地方安置儿子,可以继续让儿子在铁笼里生活,只要每天有人送点饭和水就行。他甚至不敢想会有地方能为儿子治病,更不敢奢望儿子的病能治好。 本报关于刘国成老人的报道于3月5日A7版见报后,有50多名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对刘希海的情况表示关注。2010年3月6日,本报又在A12版,以“官庄镇积极救助刘希海”为题,跟踪报道了相关情况。安丘市官庄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由立即派人到刘国成家中调查,请来安丘市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大家一起为刘希海打开了锁闭6年2个月的铁笼,将刘希海送往安丘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 2010年9月24日,刘国成老汉给记者再次打来电话,称儿子刘希海治疗半年多后,病情基本痊愈,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了,不仅能够自己打饭、吃饭,还能够与人做简单的交流。鉴于此,镇政府征求过医院方面的建议后,决定让刘希海出院。从当年3月初刘希海入院到可以出院,镇政府已经为其支付了近两万元的治疗费用,平均每个月都要两三千元。儿子出院虽然是好事,但刘国成害怕儿子出院后一旦病情出现反复,会秧及邻居和村民,最终,刘国成老人还是坚持让儿子在医院继续住了下来。 记者回访 “铁笼男”近况不错 两年多过去了,刘希海的病好了么?他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号,11月19日上午9时许,记者拨通了刘国成老人的电话。 刘国成在电话里说,儿子刘希海目前的状况还行,但是因为怕回家后病情出现反复,所以目前仍在医院治疗。老人说,虽然前些天自己才去看望了儿子,但是儿子所在的安丘市精神卫生中心已迁往新址,心里一直牵挂着,正想坐车去看看儿子现在的情况。记者和老人约定在安丘汽车站见面,然后一起去看刘希海。 记者开车载着这父女俩,向位于新安街道关王社区的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驶去。一路上,刘国成老人说,自从潍坊晚报报道了儿子刘希海的事情后,他就被送到了位于凌河镇的安丘市精神病防治院治疗。最初的两万多元治疗费用官庄镇政府全部承担了,后来的费用由他自己负担。 下午1时30分,刚到探视时间,刘国成父女俩就在医生的引导下,迫不及待地来到三楼看望刘希海。正在活动间里看电视的刘希海见到父亲和姐姐,显得很兴奋,一家三口在走廊东头的一个排椅上坐了下来。刘希海虽然话语不多,但是看上去已经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看到弟弟目前的状况,刘兰芝非常感慨:“我兄弟和以前相比直接是天上地下!今天过来一看,彻底放心了。” 刘国成老人对记者说,当初看着儿子在铁笼子里受罪,他这个做父亲的心疼得直流泪,但又实在无计可施。快三年了,如果继续那样关在笼子里的话,儿子说不定活不到今天。“我儿子之所以有今天,多亏潍坊晚报,没有你们报社的帮助,就没有俺儿子的今天。感谢潍坊晚报,感谢你们这些记者好人!”刘国成一个劲地道谢。 本报记者 臧岳 王玉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