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012年8月5日、8月9日、8月10日本报分别以《奶奶不哭,这个家还有我》、《两所高职免费招陈莹入学》、《两所高职齐行动、给陈莹送通知书》为题,连续报道了寒亭区高里街道17岁女孩陈莹父母双亡,与年迈奶奶相依为命坚强求学一事。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给陈莹捐款、前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同时,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与潍柴职业学院两所学校同时向陈莹抛来了橄榄枝,并愿意为她提供免除学杂费、住宿费的优惠政策,助她完成学业。年轻的陈莹面对两所学校几经考虑,最终,陈莹决定去潍柴职业学院就读。 2012年11月7日,记者再次见到了陈莹。短短三个月,陈莹好像变了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对人、对事都变得更加成熟。她已经不再是跟记者初见时那个孤独无助的腼腆小姑娘,她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乐观和自信去感染身边的朋友憧憬未来。 新闻事件 父母双亡,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 家住寒亭区高里街道禹王台村的陈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4岁时,母亲因为脑瘤撒手而去,2011年,噩梦再次降临到陈莹一家人的头上,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可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依然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一直把她当做掌上明珠的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她,这一年陈莹16岁。 这一切,仿佛都来得那么突然。父亲的去世让失去儿子的奶奶感觉天都塌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家里的主心骨没了,陈莹的奶奶忍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天天以泪洗面,奶奶的背也仿佛在一夜之间弯成了弓。 悲痛过后,陈莹擦干了眼泪,告诉奶奶“不哭”。在这一刻,陈莹勇敢地站了出来,通过打零工兼职赚钱,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破碎的家。为了给孙女筹集学费和生活费,陈莹年迈的奶奶一直在家编织木篓,一天能赚3元钱。 面对一年6000多元的学费,陈莹告诉记者,她暑假打工一个多月能挣1000多元,加上平时在学校勤工俭学挣的1000多元,还有助学金、奖学金,再向亲戚朋友借一部分,但还是很难凑齐学费。 爱心不断 免费深造,多亏了热心人的帮助 2012年8月5日,本报以《奶奶不哭,这个家还有我》为题,报道了陈莹的故事。报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给陈莹捐款、前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同时,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与潍柴职业学院都决定录取陈莹,并为她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 随后,潍柴职业学院工会主席许崴向记者表示,如果陈莹想学技术,他们学校可以为陈莹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潍柴职业学院副院长叶小鹏也承诺,如果陈莹愿意到潍柴职业学院就读,两年毕业后,学校可以推荐她进入潍柴或相关企业工作。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校长刘海波也表示,要给陈莹免除大专三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两所高职学校同时给陈莹发出了入学通知书。最终经过慎重考虑,陈莹决定去潍柴职业学院就读。 陈莹的事见报后,不断有读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本报,表示非常想给这个坚强的小姑娘一点帮助。不少热心人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亲自去家里看望陈莹和她的奶奶。 记者回访 憧憬未来,努力工作让奶奶享福 2012年8月采访陈莹时,陈莹曾经向记者表示,她从小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11月7日,时隔三个月,陈莹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和憧憬。虽然做女兵的愿望已经很难实现,但她现在已经可以像一名真正的女兵一样,独立顽强而又精彩的生活了。陈莹告诉记者,她有一个最疼他的奶奶,有喜欢她的同学,有教导她的老师,还有很多她不认识但给予了她很多无私帮助的陌生人,想到这些,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陈莹告诉记者,她现在学习的这个数控加工专业,一个班里只有43名同学,比往届的人数少了很多,老师也曾经表示,这个专业本身就业前景就不错,加上她这一届学生人数少,只要努力学习,真正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完全能找到一份条件不错的工作,而这,也给了她无尽的动力。 “现在,我对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规划,就是希望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多赚钱,养活自己,尽快在潍坊安顿下来,然后把奶奶接到我身边来享福,奶奶为我付出了太多,我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陈莹告诉记者。 文/图 本报记者 辛成凤 本报见习记者 赵春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