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2011年7月18日,本报报道了青州市弥河镇赤涧村张世杰、王凤靖夫妇于2005年前生了四胞胎儿子。6年来,四个小家伙让这个已经有一个女儿的普通农村家庭负担重重。经过本报报道后,四胞胎兄弟的情况引起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注。一年来,经常有爱心人士带着救助金、玩具、新衣服、学习用品等看望和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改变了这一家人的命运。现在一家人过得幸福快乐,尤其是四胞胎兄弟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正在茁壮成长,年底前他们家就要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新闻事件 拉扯大四胞胎,父母苦亦甜 本报关于青州张世杰、王凤靖夫妇与四胞胎儿子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家对四个孩子的状况十分关心。 王凤靖回忆说,1996年她生了一个女儿,夫妻俩想再生个孩子。2004年12月,在医院做检查时医生告知王凤靖怀上了四胞胎。2005年5月31日凌晨3时许,王凤靖在怀孕8个月后,四胞胎呱呱坠地。“因为早产,出生时老大只有2.8斤,老二3.6斤,老三和老四都是3.8斤。”王凤靖说。 四胞胎的到来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秩序。孩子的爷爷、奶奶、姑姑、小姨都加入了看护四胞胎的行列中。小家伙们两个小时喝一次奶粉,一箱奶粉不到20天就喝完了,尿布一换就是一盆。 王凤靖告诉记者,孩子们刚出生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孩子的父亲张世杰在外打工,一个月工资1000元都不到。回想起几年前,面对炕头上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王凤靖流下了眼泪。 抚养四胞胎很辛苦,但在妈妈王凤靖眼里,却是苦中有甜:“四个孩子挺懂事的,很少让我生气。做饭时,都会抢着帮我干活。他们之间也很少打架、争东西。玩玩具时,偶尔会有人过来找我告状,这时我会告诉他,你自己跟哥哥或弟弟商量,让他玩一会儿后给你玩。孩子大了,我觉得轻松多了,最难的就是他们小时候。”王凤靖说。 报道影响 社会各界伸援手 “自从去年潍坊晚报刊登了我们家的情况后,很多好心人来帮助我们,我们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凤靖告诉记者,这份恩情她永远不会忘记。 王凤靖拿出女儿张莹写的一封感谢信交给记者,她激动地说:“我和孩子的爸爸没什么文化,就让女儿写了封感谢信来感谢好心人。”这封信字迹工整,一共两页纸,有1000余字,信中写道:“很多陌生的叔叔、阿姨大老远赶到我家,带来了玩具、文具、新衣服和现金,这让我们全家对充满爱心的社会充满感激,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热心人和好心人以及潍坊晚报!” 本报记者 庞志勇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