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010年 首次征春联,名家纷献宝 2010年1月25日,本报头条头版刊发了“春联进万家”活动的启动消息,当天本报便征到了第一副春联——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希彦创作的“金牛献瑞,玉虎奉春”。之后活动持续升温。参与活动的市民越来越多,一些书画名家好书画爱好者也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 1月29日,已故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入室弟子刘国卿,带领自己的弟子也参加到送春联活动中,为本报书写了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刘国卿以写意花鸟画见长,其书法也是一绝。从潍坊晚报上得知本报组织发起“送春联进万家”活动后,他随即通知自己的弟子创作、书写春联,希望通过本报赠送给我市残疾人、下岗职工、孤寡老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在寒冬里奉献一份爱心。当天上午,刘国卿及其弟子们共书写了40副春联,全部赠送给了本报。 2月5日,与虎结缘的潍坊北海书画院副院长李虎强特地为本次活动书写了两幅对联:“虎年虎虎生威,事兴事事兴旺”和“丑牛悄然进梦乡,寅虎昂首出洞穴”。 2月7日上午,我市书画名家陈志青特意书写了“锦秀中华千山绿,和谐潍坊万木春”、“丑牛入梦乡,寅虎昂首归”、“玉虎昂首迎新春,金牛低头辞旧岁”三副春联,以示对活动的支持。2月7日下午,家住奎文区中学街82岁的曹庆集,给本报送来了两幅自创自写的春联,分别是“祖国万年春,科学发展好”和“春回大地无处不歌声,虎踞龙盘有天皆丽日”。 “春联进万家”活动先后收到50余名热心读者创作、书写的春联300余副。2月9日,本报记者冒雨将这些征集来的春联送到我市的贫困家庭、消防官兵、交警、敬老院老人和环卫工人等群体,为他们送去一份节日的问候。 2011年 二次征春联,故事真不少 由于2010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春联征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楹联爱好者们在本报上晒出自己的春联佳作后,不少市民都将其中最爱的一幅从报纸上抄下来,贴在自家的门口。因此,在2011年春节来临前夕,本报又于组织了第二次“春联进万家”活动,启动时间为1月13日。 2011年1月16日上午,本报接到了两位读者郭成华和牟昌非送来的春联,这一老一少都参加过去年的“春联进万家”活动。今年他们送来的春联不约而同地运用了与兔子有关的故事和成语,读起来“兔味儿”十足。 1月19日,70岁的孙维彬送来了两副春联,红纸长3米多,是本次活动目前收到的最长春联。春联的上联是“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下联是“神丹不老嫦娥鬓乞取刀圭驻玉容”,整副春联一共有28个字。 本报组织的征春联活动还吸引了一些常年免费为街坊四邻书写对联的老人。坊子区黄旗堡街道的刘钟春老人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给本报送来了“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的对联。时年66岁的刘钟春,已经义务为大家写对联五十年了,写过的对联早已走进了十里八村,究竟有多少,自己也数不清了。1月20日,记者前去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文化站办公室采访他时看到,到处都晾满了春联,全都是刘钟春老人写的。 截至1月29日,本报共收到春联300余副,1月30日上午,记者将那些已经书写好的春联送给了城区部分空巢老人以及春节期间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公安民警、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值班民警说:“岗位上也有年味了”,空巢老人则感慨“我22年没贴春联了”,在大街上接到记者赠送的春联的环卫工人更是乐开了花。 文/本报记者 孙锦 图/本报记者 李艳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