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7版:影响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为西部捐衣 我们献出一份温暖
2012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西部捐衣 我们献出一份温暖



 事件回顾
心的呼唤激发爱的奉献
  事情发生在2011年的10月27日,家住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陆女士找到了记者,因为在2011年10月22日她去济南参加了一位闺中好友的婚礼后,得知了在几千里外的祖国西部的偏远山区还有数千贫困同胞,他们过着几近原始的生活,收入甚微;大部分家庭每年都赚不到500元钱,有的全家甚至没有一件能够遮体的像样衣物。回来后的陆女士辗转难眠,她知道,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帮助到那些需要援助的同胞。“时已近冬,再这样拖下去,他们(西部偏远山区的同胞)该怎么过冬呢!”她是这样告诉记者的。
  应陆女士的提议,当天本报决定发起“为西部山区献爱心”活动,希望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与陆女士一同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西部同胞。2011年10月28日,消息一经刊登便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当日记者前后接到了近百个市民打来的爱心电话,次日,千余件厚实、干净的爱心棉衣送到了报社办公大楼。看着热心市民那一双双真挚的眼睛与倍感滚烫的双手,当一旁的陆女士颤抖着接过送来的衣物,感动的泪花泛便了她的眼眶时,记者心里也深深的感觉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截至2011年11月1日,5天的时间本报便收到了来自广大爱心市民捐赠的衣物6000余件,看着堆得跟小山似的爱心,真不知道压在心里却是远远的超过了衣物本身的重量。
  奉献“爱心”的确是会“传染”的。自从消息刊登后,爱心衣物都在以每天近千件的数量增长着。可是这些承载着满满爱心的衣物该如何准确高效的运送出去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愁坏了记者,也愁坏了陆女士。
  不过,倘若把发起本次活动前后经历的困难比作“好事多磨”的话,那么后面的喜讯就一定算是“好事成双”了。通过记者的多方联系,潍坊市邮政局决定在运送爱心物资方面减免30%的运费,而中百电器胜利店也做出了承担集体运送费用的承诺。
  2011年11月6日,一场大型的捐赠会在潍城区中百电器胜利店火热展开。虽然当日的气温仅有13℃并且伴随着扑面的寒风,人们走在路上都不免掩耳捂鼻前行,可是在捐赠会现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爱心市民们一大早便感到现场,将带来的爱心衣物整齐的堆放在寄存点上。与寒冷的温度相比,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相容。他们的脸蛋和手在风中,但却是温暖的;众人的爱心齐聚,也是的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
  最后经统计,201个包裹,4829公斤,万余件爱心衣物在当日封装上车,次日便踏上了西进的旅途。

 记者手记
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爱心捐赠”活动一直持续到11月15日,活动结束以后,仍有不少市民愿意全额出邮资继续向西部山区捐赠。
  在活动开展的这段时间中,记者看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所捐赠的衣物或许不是最保暖的,样式也不是最新颖的,可是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爱”却是无比伟大的。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通过潍坊市邮政局随包寄出的爱心回执卡片也都先后得到了回执,据统计,爱心回执率接近94%,另有6%也都在当年12月前得到了反馈。
  活动期间,记者本人也不停的亲手接过市民所来的爱心衣物,也同邮局工作人员一起打包、装车。在包裹上填写地址的时候更是生怕写错一个字而使得在投递上出现误差。当我们在捐赠现场看到一双双的手传递着一份份的爱心时,我想:当山区的同胞穿上这些衣服感受到的一定不再是无情的寒冷,而是众人们炽热手掌的温度,相信这个冬天他们不会再觉得难过了。当用双手将一包包爱心装载上车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更不仅仅是每个邮包几十斤的重量,而是一个个沉重的“爱心”。
                 本报记者 王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