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但愿公务员辞职卖菜能带来点警醒
“过头税”的根在于政绩冲动
三公消费公开要力避谁公开谁吃亏□新华社记者 吴涛 白靖利
2012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头税”的根在于政绩冲动



  □刘超 

  媒体调查发现,河北沧州、衡水等市的多个县,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现象。诸多中小企业被国税局列入约谈名单。国税局称今年的任务完不成,企业要做点贡献。企业主认为,企业困难时收过头税,会加速企业倒闭。
         (11月28日《新京报》)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鹅城的前几任县令将税收到了90年之后,以致于让新县令无税可收。不想这电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真实的上演。河北沧州、衡水等地杀鸡取卵式的征税,只能让自己迎来过不完的税收“寒冬”。
  征收“过头税”,对经济来说是一种恶性循环。沧州、衡水等地征收“过头税”的背景,应该是跟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关。今年,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缴纳的税款自然就少了,这就导致了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目标时有了压力,于是,他们便想到了“透支”征税。而这样做又反过来挤占了企业的效益。最终,这种恶性循环也就形成了:企业没钱——税收少——征“过头税”——企业更没钱。
  实际上,国务院相关部门对“过头税”的态度一直是明确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曾多次强调,不允许收“过头税”。今年6月,财政部长谢旭人在江苏调研财政工作时称,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但绝不收“过头税”。国家税务总局此后还补充称,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绝不能以收入任务紧张等为由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可为何到了地方就成了耳边风?一切根源恐怕还是那疯狂的政绩观。实际上,上级部门早已根据经济形势把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降低了,可下级部门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非要展现出他们有迎难而上的“工作能力”。这不河北省把2012年的财政收入目标定在了增长13.5%上,而到了沧州市就成了15%,再到了献县,这一目标就成了20%……政绩一级级的冲动着,税收的底线早已被抛之脑后。
  其实,当地完全可以把目光放的长远些。企业遇到生存困难了,政府也勒一勒裤腰带,降低税负与企业一起抱团过冬。等企业熬过寒冬,效益好了,他们自然能拿出更多的税来。那时,恐怕想不完成税收任务都难。反之,不顾企业死活的透支税收,只能面临过不完的“寒冬”。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