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炳涛
在北京市购车摇号中签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刘雪梅”这个名字却在今年连续七个月中签,被网友戏称为“摇号帝”。11月29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回应称,申请人重名现象较为普遍,“刘雪梅”重复出现并无猫腻。 (本报今日A23版) ——刘雪梅“七连中”,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我认为此事必有蹊跷。 “摇号帝”引发围观后,套用“元芳体”的一问一答成为网上转载率极高的一个帖子,这既是一种调侃,也真实反映了网民对此事的普遍看法:必有蹊跷。真相的抵达击碎了猜疑,却带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无凭无据,为什么人们第一反应会是“必有蹊跷”。 蹊跷,意即猫腻。在购车摇号中签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许多人屡屡不中,有不走运者甚至接连18次都未能中签。此时突然跳出一个“七连中”的猛人,确实令人难以接受。所以,人们质疑有猫腻,并非毫无道理。 可是,就常识而论,连续中签除了暗箱操作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是重名。作为一个丝毫不显生僻的名字,叫“刘雪梅”的人无疑相当多,如果肯冷静地思考一下,从概率学上来讲,该名字连续七次中签并非不可思议。事实也证明,北京市今年第一期摇号以来,姓名为“刘雪梅”的申请人有75个,其中20个已中签,占26.7%。此外,姓名为“王磊”的申请人有1439个,其中377个已中签,占26.2%;姓名为“刘洋”的申请人有1465个,其中376个已中签,占25.7%…… 猫腻与重名,二选一的答案,许多人倾向了前者,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摇号购车是北京当地的一种规则,与其他林林总总的规则一样,维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不容回避的是,规则之外还有潜规则,破坏了既有的公平,降低了人们对规则的信任度。事实也证明,正常渠道办不了的事或者很难办的事,通过潜规则往往就能够顺利办成。于是,人们办理大事小事都要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心里就觉得不踏实,这已经成为了民众处理事务的一种潜意识——考个事业单位、办个执照、买套房子甚至住院生孩子,都要想方设法找关系。 质疑“摇号帝”背后必有蹊跷,是规则弹性下的合理猜想,也是由此引发的公平忧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法治社会说到底是规则社会,只有坚守规则,保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会树立起人们尊重规则的意识,才能保障社会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