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A01版
导读 |
第A02版
新闻评论 |
第A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12月1日,舟山舰舰首担负目视搜索任务的官兵发现并指示搜救“目标”。 新华社发 |
|

|
|
◎模拟执法人员落水,海军舰艇和舰载直升机联合进行搜救 ◎军事专家认为太平洋不应为某一国控制,各国应公平使用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11月28日上午10时许分批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例行性训练。12月1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组织了舰机联合搜救训练。 海军舰艇编队完成舰机联合搜救训练 早上8时,杭州舰、宁波舰、舟山舰、马鞍山舰和一架舰载直升机分两个海区展开训练。训练模拟我国地方执法船只在进行正当的海上维权执法过程中,遭到他国舰艇的恶意干扰和碰撞,造成我两名执法人员落水。正在附近巡航的海军舰艇编队接报后,编队指挥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派出舰载直升机进行搜救,引导舰艇前往事发海域进行救援。 记者在舟山舰上看到,接到命令后,舰载直升机迅速起飞,并在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在直升机引导下,舟山舰准确抵达目标区域,顺利营救起模拟落水人员。在上午的训练中,编队共进行了两次舰机协同搜救训练,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副参谋长范再军介绍,由于事发海域浪高超过3米,给发现目标和舰艇操控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参训舰艇和舰载直升机密切协同配合,积累了远海舰机联合搜救训练经验,有效提高了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和支援地方维权执法的能力。 在国际海域进行远海训练合国际惯例 此次海军远海训练舰艇编队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杭州”舰、“宁波”舰,导弹护卫舰“舟山”舰、“马鞍山”舰,综合补给舰“鄱阳湖”舰以及舰载直升机等兵力组成。 今年以来,中国海军已多次组织舰艇编队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最近的一次是10月上旬到中旬,由哈尔滨舰、石家庄舰等7艘舰艇组成的海军北海舰队联合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展开例行性远海训练。这是北海舰队首次组织大规模联合编队到西太平洋海域进行多兵种协同训练,创下多项新纪录。 西太平洋海域地处亚洲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南北长3000余海里,是亚洲与太平洋联系的“桥头堡”。海区外缘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北端是日本列岛,中部为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部是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其中,台湾居于西太航线的枢纽地位,扼守着整条航线的要冲。西太航线既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长廊,也是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海上航运繁忙的航线之一。在国际海域进行远海训练是世界各国海军的通行做法,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太平洋不是谁家的“私人泳池” ◎观察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海军从单舰、双舰编队起步,用了近20年的时间逐渐驶向深蓝。但冷战期间的美日岛链封锁依然如故。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下,传统的军事海洋秩序应被国际法框架下的和谐海洋秩序所取代。目前,美日对中国海军已由依托第一、第二岛链的“点线状封锁”逐渐扩展为大纵深、宽领域的“区域联防”式封锁。在这种以“冷战思维、对抗思维”为主导的海洋旧秩序体制下,未来中日、中美之间的海上摩擦甚至冲突恐怕很难避免。 军事专家认为,从海洋秩序的角度讲,太平洋也应成为各国海军公平使用的“游泳池”,而不是为某一国控制的“私家泳池”,各国都有各自的泳道,客观上虽然相互竞争但在国际法的规则下合作、和谐、和平共处。 近年来,中国海军多次进出岛链在“冲鸟礁”附近举行演习,也是通过实际行动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权威性,反对日本“指礁为岛”的非法行径,从而推动构建“公平、和谐、稳定”的国际海洋新秩序。而从自身力量建设方面,中国海军只有建设以大型水面舰艇为核心的强大舰队,才能确保平时与危机时期东亚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以及海洋公平秩序。在此基础上,中美、中日之间的海上“互相尊重”、“合作互利”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