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标题导航
流动人口可就地办理准生证
2012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动人口可就地办理准生证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简化办理程序,符合条件即时办理 ◎加强监督检查,推诿拖延不给办理准生证的将遭到追责
  准生证办理流程复杂。



微博热议
  @姜恩永:好开心看到这条新闻,正面临着办准生证呢。
  @vivi甄旭: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归结到底——户籍制度,弱化户籍及其附带品的作用应该成为今后制度改革的主流方向。
  @西夏de小屋:依然要鼓掌,虽然来的晚了,但最终还是来了,以人为本,就是体现在这里。
  @坂田男村民:我符合国策的生小孩也被折磨得苦不堪言!一张巴掌大的纸上面盖了六个章,每个章的背后都是成堆的材料。
  @李尓:为什么不废除,起码废除第一胎的准生证吧。
  @万事卢意:制度为什么不能统一,一个地方一个样,一个区一个样。一个准生证跑断腿磨破嘴。
  @琉璃瓶中的小鱼: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补齐的材料,还不是要到各个部门去盖章。
  @铁汉棵:计生委的准生证改革,还真是个好事儿,希望这个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健康的发展。
  针对广为诟病的“准生证”难办的现象,国家人口计生委12月3日上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简化办证程序,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出具婚育情况证明等,符合办理条件且材料齐全的,要即时办理。此外,流动育龄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均有责任为其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并实行首接责任制。

首个准生证即时办理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证件的办理依据、条件、程序、时限、需要提交的全部证明材料的目录、申请表式样、是否收费、服务承诺等信息在网站、办事场所等进行公开,使群众了解服务内容和流程。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精简群众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件时所需材料。对材料不齐全的,要一次性书面告知当事人需补齐的全部材料。对于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者出具婚育情况证明等,符合办理条件且材料齐全的,要即时办理。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户籍所在地在为群众办理再生育服务证时,要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申请人无法亲自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件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办。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要主动上门办理。在办理相关证件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流动夫妻可在现居地办
  流动育龄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均有责任为其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并实行首接责任制。户籍所在地要落实源头管理责任,为流出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出具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对于流动育龄夫妻因长期或多次、多地流动无法证明婚育状况、信息核实确实存在困难等特殊情况,受理地可依据当事人的承诺,为其办理生育服务证(登记)。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要加强协调沟通,履行信息核查责任,不得相互推诿。要切实解决同一城市内人户分离、集体户口等人群的办证难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还要求,在县、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证。没有政务大厅的,人口计生部门要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证。同时,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通过“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等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推诿、拖延或拒不办理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一证难办
半年盖20多个公章,花费上万元没办成
  “整个孕期都没能好好享受过美好的怀孕时光,而是一次次走进各种机构,得到工作人员冰冷的拒绝时,总有种‘不该要孩子’的冲动。”张女士说。
  已在北京生活多年,并已买房安居的张女士说,在孩子出生前办好准生证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女士的户籍在湖南,老公在辽宁,都属于户籍不在北京的“双外人员”。11月14日,怀孕已6个月的张女士拿着厚厚一沓资料,第四次来到北京朝阳区某居委会,希望能办理北京市外来人口生育服务联系单,以便能拿到生育保险。结果再次以材料不足为由,遭到了拒绝。
  记者翻了翻她的材料,有男女双方单位、户籍所在地开具的初婚未育证明、双方结婚证、户口本等一系列材料。张女士说,为了开这些材料,她从知道怀孕开始就和老公分头办理,历时半年,到各机构盖了至少有20多个章,路费就花了上万,但每次都因为各地政策不同以及突然的新变化无法成功。“辽宁和湖南都有当地的政策,北京同样也有很多规定。”张女士说,她的整个孕期都没能好好享受过美好的怀孕时光,而是一次次走进各种机构,得到工作人员冰冷的拒绝时,总有种“不该要孩子”的冲动。
  张女士询问了周围情况相同的朋友,发现只要是夫妻双方户口均不在当地的外来流动人口,几乎所有人都在办理准生证上受到阻拦,而他们最后办理成功的秘诀往往有两种:找关系和“刻萝卜章”。她的同事夏先生,就是在回海南办理准生证遭到拒绝后,在街道办门口被迫花了500元,请“刻章办证”的人“帮”他补齐了手续。
北漂讲述曲折过程,每次盖章都被找出问题
  “街办通知我生育证已经下来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很兴奋,但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感觉了,因为之前的种种繁琐,现在已经有点麻木了。”张丽说。
  4年前来到北京的张丽在怀孕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她办理准生证的曲折过程。
  张丽的婚育证明很容易,因为户籍所在地就是老家,所以家人填了一张流动人口申请表就顺利地拿到了那张婚育证明。
  家里人把婚育证明快递过来的时候,张丽还在想,很容易的事情,哪有大家说的那么麻烦。第二天,张丽拿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公司开的初婚未育证明去居委会,居委会说还需要医院给她做个B超,证明是一胎。
  事先并不知道还需要这个证明。“居委会说你先去医院作检查,到时你再补给我。”张丽回忆说。到了医院,因为是外地户籍,医院先要看张丽的准生证,张丽很无奈,“是居委会让我过来的”。张丽开始了在街道、居委会、医院之间的来回奔忙。
  几经周折,张丽终于准备齐了所有的手续,她又开始变得紧张,每一次去盖章的时候都祈祷这次千万别出现问题,别再退回来了。“但每一次总会被找出一两个小问题。”
  “从怀孕3个多月的时候开始办理一胎生育证,一直到怀孕7个月才拿到生育证,一共持续了4个月时间。街办电话通知我,生育证已经下来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很兴奋,但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感觉了,因为之前的种种繁琐,现在已经有点麻木了。”张丽说。

带各种证件两地奔波,拿到证时孩子快出生了
  本以为像是结婚登记一样简单的事情,王东和妻子却费尽了周折,带着各种证件奔波在河北和北京两地,等到拿到孩子的《生育服务证》时,孩子已经快出生了。
  王东有4个档案袋,分别装了他和妻子的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社保卡……为了办《生育服务证》,“我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不知道临时又让我拿出什么证件来,只好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上。”王东说。
  一年前,妻子李梅发现自己怀孕,这让36岁的夫妻俩兴奋不已,接下来,王东开始为即将诞生的宝宝奔波办理生育证。
  本以为像是结婚登记一样简单的事情,王东和妻子却费尽了周折,带着各种证件奔波在河北和北京两地,等到拿到孩子的《生育服务证》时,孩子已经快出生了。直到上面的章都盖齐,王东和妻子才感到如释重负。
  得知妻子怀孕,王东开始在网络中查询办理生育证所需要的手续,并赶到居委会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拿出夫妻俩的“婚育证明信”、户口本,如男方为外省市人员,需户籍地出具两级婚育证明信。
  “我的户籍在河北,妻子的户籍在北京,必须要有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街道两级婚育证明信,证明我们是初婚,证明之前没有生过孩子。”王东说。
  王东到了河北省人才市场,人才市场让王东提供工作单位婚育证明和常住地居委会婚育证明。工作单位的证明信好办,问题就在于常住地居委会的婚育证明上。居委会的门口王东跑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每次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他说:“我们是按章办事,你的婚育证明应由户籍地出具,我们开不了。”
  皮球推到户籍地,河北省人才市场,同样的回答,“需要常住地的婚育证明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对合法适龄夫妻生育的第一胎没有任何限制,王东和妻子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却因为一张证费尽周折。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