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标题导航
缺乏锻炼,年轻人体质堪忧
2012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缺乏锻炼,年轻人体质堪忧



  最近,有关马拉松选手和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事件接连发生,令人痛心。外界纷纷斥责,如今的应试教育令大学生体质日渐下滑。
  但在运动猝死现象屡现之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是: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循着这个追问我们发现——许多运动猝死其实本不该发生。参与全民健身增强体质是好事,但更要了解体育知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运动。
 ■缺乏锻炼,年轻人致病风险增加
  记者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科了解到,近些年,不少中青年人由于缺乏锻炼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体检结果显示,几乎普遍存在“血脂血糖偏高、肝功能下降、心血管机能较差”等老年病症状。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科主任厉德凤告诉记者,缺乏锻炼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有研究数据显示:由缺乏锻炼引发的死亡人数几乎占到世界死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和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差不多。全球13-15岁的青少年中10个有8个缺乏锻炼,几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达不到锻炼标准。而女性由于平时就不如男性活跃,因此这样的问题在女性当中更为严重。
  此外,人们大多没有意识到,缺乏锻炼和许多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结肠癌等病症的来袭。国外一科研机构曾经针对89名18岁至37岁的年轻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先让这些人戴上计步器,记录他们每天行走的步数,一周后再用超声波测量他们动脉血管壁的厚度。结果发现,那些锻炼少的年轻人血管壁明显厚于那些锻炼多的人,进一步证实了血管壁增厚与缺乏锻炼之间的直接关联。

 ■活动量少,最忌讳猛然激烈运动
  在分析了广州马拉松猝死案例后,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张爱元告诉记者,报道中陈杰平时爱打篮球,爱爬山,他的死亡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与体质无关。有些年轻人认为,心脏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病。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发病率就已达到8%。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在30岁以后更应该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一族,工作生活紧张,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跑到健身房狂炼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这类人由于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实,如果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这样的运动强度才是适当的。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就说明运动过量了。

 ■常运动的人,就不易发生猝死吗?
  近期发生的长跑猝死事件,被认为与缺乏锻炼有关,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发生猝死与是否经常锻炼没有必然联系。”运动专家表示,“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运动中的猝死,是由于疾病突发引起的,主要是心脑血管性的疾病。有些人经常锻炼,但如果主要从事的是羽毛球、乒乓球等非田径运动,这些运动强度不高,即使这些人患有心脑血管病患,也不一定诱发猝死。而在常规体检中,这些潜在、遗传性疾病难以查出,在普通运动情况下不会出现意外,但马拉松比赛,因其高强度而导致病发。不要以为经常打打球、跳跳舞就没有猝死的威胁了。”
  那么,经常从事长跑锻炼的就能避免运动中猝死吗?运动专家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前面提到,运动猝死之因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从事长跑锻炼的人并不意味着不会得这些疾病。而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有先天遗传、不良的作息时间,家庭和工作压力造成的长期情绪低落,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疾患突然加重等。”
  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督导叶保增说:“田径是运动之母,锻炼的是人的跑动、跳跃、肌肉、心肺、耐力等基础运动功能,但现在许多大学都压缩了田径课,学生们都去打羽毛球、乒乓球,这些运动是无法替代田径课的。”        本报记者 刘彬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