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武汉晚报》报道 湖北省武汉市两家供水企业申报的近3年水价总成本,合计有30.26亿元,但物价部门最终核定的是28.34亿元,两者相差1.92亿元。12月6日,武汉市物价局把自来水水价成本监审结果,首次“晒”给老百姓看,在城市供水定价总成本一项,挤出了大把“水分”。 武汉自来水价格调整在即,两家申请调价的供水企业——武汉水务集团和武钢后勤集团房产经营开发管理公司,此前各自公布了水价成本。城市供水定价总成本是制定水价的重要依据,包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物价部门的结论显示,两家企业申报的水价成本,都掺有“水分”,3年累计各被“挤”出了1.09亿元和0.83亿元。 企业申报数字与物价部门监审结论为何有这么大出入?武汉市物价局成本监审价格认定分局负责人解释说,企业公布的成本,是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有多少计多少。物价局剔除了不必须的成本,比如多余的漏水、超支的招待费等。老百姓因此不必为不合理的成本买单,这使水价调整更科学透明,有利于督促供水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主动降低生产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