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中国资源部”倒卖团伙
倒卖数据涉及几乎所有省份
总量在1.5亿条以上
内容包括,公民姓名、电话、住址、房产、车辆及通话详单、航班记录 |
|

|
|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猖獗,打击却面临掣肘 ◎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及专家认为迫切需要专门立法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网络电信诈骗、网络制贩枪、黑客攻击……当前,我国网络犯罪猖獗,但打击惩处却面临掣肘。有关部门人士及专家表示,应加快立法进程,加强网络信息保护,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12月2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将审议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 互联网企业 应合力保护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在最近半年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中,遭遇虚假网站欺骗占64.4%,位居首位。其次是支付账号或密码被盗,占19.2%。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共处理13923个钓鱼网站,其中,支付交易、金融证券、媒体传播三类网站占处理总量的80%。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说,域名系统不稳定、技术手段花样繁多、信息保护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状况并不乐观。信息安全事件不仅危及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样也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 “个别网站,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忽视网民的隐私安全。”网络安全公司奇虎360首席隐私官谭晓生说,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用公开源代码的方法来接受公众监督,并选择独立第三方机构来托管源码以备检测。他建议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借鉴这种模式,加强对网络的检测和监督。 此外,政府机关作为相应的立法和监管者,同样将是网络信息保护的一道重要防线。网站、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合力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电信运营商 需明确各环节法律责任 刚买车,就有保险公司发来短信;刚看房,就有装修、租赁公司来联络……特别是在网购时代,钓鱼、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来看,我国电信运营商反映出保护个人信息面临三大困境。首先,电信运营企业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之一,承担着重要的义务和责任。但目前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法律尚未出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内涵尚缺乏清晰界定。其次,用户信息泄露可能发生在物流快递、银行、汽车房产销售、电信服务等诸多社会服务环节中,泄露信息的责任认定困难。此外,业务合作管理手段缺乏约束力。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发展中有大量的业务合作伙伴,运营商目前无权对其内容进行监控,只能通过合同协议进行约束。 对此,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均表示,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有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处置机制,明确界定网络信息泄露和垃圾短信传播各环节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大统一监管和违法打击力度。 ◎新闻分析 迫切需要专项法律 今年4月,公安部组织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集中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936人,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4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24起。此次行动中,长沙警方打掉一个名为“中国资源部”的信息倒卖团伙,信息内容门类众多,详细程度令人瞠目。 然而,针对猖獗的网络犯罪,打击惩处方面面临一些难题。以个人信息泄露为例,此类犯罪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巨大犯罪网络,有关部门的打击工作不仅面临保密和查处之难,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因刑法虽然规定了有关罪名,但目前尚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在法律适用和定罪量刑上难度较大。 当前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电子签名法及数十部部门规章等。这些法规对加强信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内容分散、相互交叉甚至抵触的现象,影响了立法效力和执法严肃性,对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储槐植指出,尽管当前针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内容分散、层级偏低,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围绕互联网立法问题展开深入调研,提出综合性的立法方案,解决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