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住院大半月,老外学会用筷子 |
◎在潍坊海域获救的俄籍船员迪马昨天下午已出院 ◎等天气允许航班确定后,便可途经北京返回俄罗斯 |
|
|
医护人员在为迪马检查伤情。 |
|

|
|
12月6日下午,俄罗斯籍货船“石勒喀”号上的一名船员在海上因伤情恶化急需手术,我市多个部门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预案,开通“绿色救助通道”,将这名船员送至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12月8日,本报以《俄船员海上伤情恶化 潍坊船顶风破浪夜救》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经过20多天的治疗,这名叫迪马的船员12月30日下午出院,但因受天气影响,他暂时无法回国。
俄籍船员恢复良好 12月30日上午,记者接到照顾迪马的船舶代理公司负责人崔爱民经理的电话,说他们正在医院为其办理出院手续,迪马下午就可以出院了。随后,记者赶到迪马的房间,他正在床上喝茶,气色很好,跟记者说了句“你好”。地上放着收拾好的行李,迪马穿好了毛衣准备出院。迪马告诉记者,他的行李都装在一个黑色手提背包里,大约10公斤重,都是他的一些衣物。 迪马告诉记者说,临走时想买几包中国的红茶带回家,让家人和朋友也尝尝。他说家乡也有红茶,但没有这边的好喝。负责照顾迪马的崔立波跟崔爱民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等住院部主任的签字,手续办好了就马上出院。经过前后20多天的治疗,迪马的伤势已经缓解很多,腿伤处的绷带也已经被拆下。在右脚踝处依然有手术时留下的疤痕,而左手已经没有大碍,可以自由活动了。 市人民医院骨创伤外科主任辛杰告诉记者,迪马住院第二天,医院为其进行了手术,手术后迪马康复非常快,已经可以出院,但目前他还不能单独自由行走,还需要借助拐杖。 潍坊小吃成了最爱 迪马住院期间,是崔爱民跟崔立波两位陪护轮流日夜照顾迪马。一日三餐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给他吃。由于之前都是在船上吃俄餐,所以迪马一开始有些吃不习惯。“刚开始他有些拘谨,不敢尝试没吃过的中国食品,我们就买一些面包土豆牛肉给他吃。后来看到我们吃油饼火烧什么的,他也想尝尝,慢慢就喜欢吃了。”崔爱民告诉记者,这几天迪马还吃了拉面馄饨,而且会用筷子了。迪马貌似听懂了筷子这个词,用手向大家比划着夹筷子吃饭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迪马告诉记者,他很喜欢吃潍坊面食,特别是油饼,配点辣白菜小凉菜什么的很下饭,要是再喝点伏特加就更好了。另外,潍坊的火烧和和乐也很好吃,住院期间一天不吃肉火烧就觉得心里不舒服。他还说中国的饺子跟他们那边的饺子不一样,俄罗斯的饺子口味没有这么多,他通过品尝也学会很多,等回到家后一定做给妈妈吃。 辛杰主任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很少接诊像迪马这样的外籍患者,迪马受伤并不是很严重,医生治疗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最让他们为难的就是语言上的沟通,为了让迪马了解医生的治疗情况,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单位找来了俄语翻译,需要沟通的时候就给翻译打电话。现在迪马要出院了,他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航班确定就可回国 为了方便迪马出院,医院还为其准备了保护伤口的支具,因为迪马还不能单独靠右腿支撑行走,所以需要工具来保护受伤部位。记者看到,迪马用的护架是个靴子形状的硬质纺织物,腿脚相连,脚趾处露出。但让迪马尴尬的是这个支架号码有点小,自己的脚丫全都露了出来。护士说,迪马的脚太大了,得有47号,这个支架已经是医院里最大的了,不过不影响对脚部的保护。医护人员还提醒迪马,回去后要穿一双厚的棉袜,以防家乡的严寒。 记者了解到,1月7日,是俄罗斯的圣诞节,就像是中国的春节一样重要,所以医院计划让迪马在明年1月7日之前回国。但是受近日国内天气的影响,航班不能按时起飞,所以迪马回国的时间只好推迟。但是迪马回国的所有手续已经办理完毕,比如诊断证明,因为迪马腿部还有金属支架,过安检的时候工作人员肯定要询问,医院考虑周到,为其出具了医学诊断书。如果顺利,迪马在1月7日之前肯定能回国。 迪马的陪护人员崔爱民告诉记者,在征得医院和迪马本人同意后,迪马出院后将暂时住在一家酒店,等待航班日期确定后,迪马将赶往北京乘航班回国。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实习生 孙永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