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潍县开埠与城市经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质量过硬产生强劲竞争力
2012年12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质量过硬产生强劲竞争力
  潍县信丰染印公司员工检验坯布质量。王瑞甫 翻拍于潍坊市档案局编著的《百年潍坊掠影》
  潍县华丰机器厂制造的农用水车。王瑞甫 翻拍于潍坊市档案局编著的《百年潍坊掠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潍县城市经济繁荣时期,城市潍坊一带的工商业实体都把自产商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作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其直接原因是市场因素的制约作用。当时,每个行业的同行实体多则二三十家,少则十几家,竞争激烈而残酷,俗话说的“同行是冤家”即指此意。工商业实体参与同行间的竞争,自产商品质量的高低和好坏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自身能否在本行业内生存的内在因素。没有人敢拿质量开玩笑,除非他不想再吃这碗饭了。而工商业实体认真、执着追求自产商品质量的本能反过来又保持了潍县商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构成了城市经济得以繁荣的坚实基础。
辣疙瘩咸菜腌一年
  复增酱园在潍县酱菜业内以及当地市民心目中,都是赫赫有名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增酒店业主陈德林将酒店转为酱园。而“复增”的字号则是陈德林的父亲始创的。陈德林的父亲人称“陈五牛”。而复增酱园好像继承了字号创始人的牛气,执意要与多数工厂、商号和店铺显得不一样。几十年间,复增酱园给人的感觉是毫不在意自己的店面形象。
  复增酱园的“反弹琵琶”行为主要有两点表现。
  ——当时,多数工厂、商号和店铺集中分布在繁华的两横两纵工商业街道上。复增酱园则坐落在潍县城里西南部偏僻的太平街(今潍坊市潍城区太平街)上。
  ——为了招徕顾客,多数商号注重门头的装饰,各种各样的招牌和幌子挂在门前,颇引人注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新兴建筑兴起后,在商号和店铺间大行其道。大店外墙门面都用混凝土水刷石进行修饰。而复增酱园的门头房屋临太平街一侧,门口却向着内院开,也没有什么招牌和装饰,一切看上去与周围的居民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主顾们要通过附近一个开向太平街的大门,东拐西转才能达到出售酱菜的门头上。
  说来也怪,这家商号看上去虽然显得毫不起眼,名气却一点儿也不小。城市潍坊一带的市民家庭几乎都知道复增酱园的酱菜好吃。不管远近,大家都愿意光顾这里,买回自己称心的酱菜和调味品。甚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以后,该酱园旧址已变成一个普通的蔬菜门市部,与其他门市部一样出售酱菜厂生产的酱油,大家心理上仍然觉得还是它的酱油好。逢年过节时,很多人远道而来,排起长队购买。
  复增酱园虽然不事张扬但名气大,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靠得就是自产商品的过硬质量。据说,复增酱园的辣疙瘩咸菜,个个选用上好的辣疙瘩(芥菜),用40年陈卤,加新盐新水,从辣疙瘩入缸开始便不断倒缸;只要不下雨,每天都要进行晾晒,慢慢自然发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辣疙瘩咸菜才能腌成出售;制作甜面酱(当地称为甜酱),先用面粉蒸成面卷,放进不透气的房间。面卷发霉生毛变成丝酱后,再放入大缸,加盐水浸泡,也要每天晾晒,时间大约也需一年。其间还要数次用水磨子磨细,不断用大耙子搅拌,让酱色由浅变深。成品疙瘩咸菜和甜酱都呈自然的暗红色,但整个生产过程并不添加任何色素,完全靠自然发酵而成,不到时间是不能出缸的。
  复增酱园的看家产品不多,主要是酱油、甜酱、食醋、辣疙瘩咸菜及另外几种酱菜。它们都用传统工艺制作,没有什么质量标准可以参照,也没有什么现代检测手段,只靠感观判别。但从原料和配料的使用到走完一个工艺流程制成成品的全过程,即使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它们恐怕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无论是辣疙瘩咸菜的透红醇香,还是甜酱的咸中带甜,抑或是酱油的鲜亮,都是天成的味,自然的香。它们是普通市民生活中极普通的生活必需品,深受欢迎也是必然的。
  就是靠这些普通的产品,鼎盛时期复增酱园拥有400口大缸、16间车间的生产规模。整个产品制作过程全部对外公开。不少顾客在购买之余,喜欢现场观看产品制作过程,满足自己对复增酱菜为什么好吃的好奇心。凭着过硬的质量,复增酱园把买卖做到了其它城市。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商家专销复增酱园的酱菜。不起眼的复增酱园居然是当地的殷实户和纳税大户。
汽锤砸碎不合格产品
  复增酱园与众多工厂、商号和店铺相比较,在靠场面和炒作推销自我方面极为低调是事实,但当时,涉足产品制造的绝大多数民营实体,不管是现代企业,还是传统实体,在重视自产商品的内在质量方面与复增酱园有共同之处,并至今流传着许多佳话。
  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有个习惯,只要在潍,他每天都要提前进厂,在柴油机生产车间里来回巡视,发现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隐患总是当场提出,现场解决,发现疑难问题则带回办公室仔细推敲,直到找出满意的答案。
  在一次巡视中,滕虎忱发现柴油机大甩轮精磨度不够标准,立即告知技师不准使用。当时他已买好火车票准备去青岛,但还是亲眼看到不合格的大甩轮运到汽锤下砸碎后再离厂去赶火车。
  类似的事例不只一次,但“华丰”人总是自己关起门来悄悄地砸,因为出现不合格产品配件毕竟不是件光彩事。不像现在,砸彩电、砸空调、砸汽车……类似的故事一再重演。虽然也是为了保障质量,维护顾客的权益,却总是当着众多新闻媒体的面公开进行,多少带有商业炒作的“作秀”嫌疑。
月饼放一年 口感仍不变
  潍县点心的制作以传统的手工工艺为主。业主对点心的质量要求更是一丝不苟。炒糖(本地俗称枇杷梗)是当时最大众化的粗点心,制做时照样按部就班:用黄米面和好切条,油炸后放入熬好的红糖或白糖中。用料和火候都掌握得恰到好处。成品炒糖呈油光闪亮的暗红色,闻之香气扑鼻,吃到口中香脆甜润。即使存放一段时间也只是脆感差一些,仍具有香甜可口的特点。重油月饼是一种当地特色月饼。上好的重油月饼选用精纯的香油和白糖,加上青红丝、冰糖、核桃仁等其他配料精加工制作,保存时间更长。
  南关一家福源永点心铺,每年中秋时都要保存几斤重油月饼作实验,等到第二年中秋节再品尝时,仍然香甜可口,质量不变。
  达昌食品店位于东关,为当地著名的点心铺,中秋节前制作好的月饼习惯用大型纸箱储存。有一年忙中疏漏,整整一箱月饼忘记了出售,他们第二年起用纸箱时才发现了这一疏漏。但他们品尝检验自己一年前生产的月饼时发现,除月饼馅料油性稍稍显得干燥一些之外,口感完全是原有的香甜滋味,居然没有发霉和变质。
  当然,用现在的标准衡量,放置一年的食品肯定是过期食品,是不能食用的。但潍县点心从原料、配料的精选到每个制作环节的认真,现在的许多食品生产商是做不到的。故当时即使是放置一年的月饼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是无害的。因为它们的制作材料都是真正的食品,不含任何名目繁多的、对身体健康有现实和潜在威胁的食品添加剂。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