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2013年,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2013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城市更美生活更好
  1月6日,高新区机关幼儿园的老师正在带领中四班的小朋友开展趣味游戏。



◎我市将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和1500个过亿元项目 ◎力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刘曙光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潍坊”的一年。刘曙光说:“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综合各方面因素,刘曙光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重点

  2013年,我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引擎,促进城镇化进程加快、质量提升。贯彻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旅游业发展三年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确保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制定深化流通业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快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实施文化消费促进工程,确保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以中心城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和片区,形成新的消费聚集区。加快建设社会养老体系、家政服务体系,加快区域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设步伐。培育一批高层次电子商务运营主体和公共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提升发展。
  突出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和1500个过亿元项目,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引导各类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新兴产业、重大公共设施等关键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发展表外融资业务,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宜民间投资的重大项目,搞好专项对接,争取民间投资达到2700亿元以上。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到位市外资金10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以上。
  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中小企业7000家。实施重点企业发展工程,在关键领域确定100家优势企业,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其成为引领各自领域突破发展的龙头。支持潍柴、福田、歌尔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快转型发展
城区建设十条过街通道

  加快农业“转调创”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实行最严格的责任制,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年内新建、改扩建规模以上园区100处以上。支持种养大户和新型农场膨胀规模、提升层次,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发展,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0家、各类农业合作组织1000家。加快中国食品谷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打造引领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平台。
  全面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力争3-5年内,全市七大传统产业、六大新兴产业的“三个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年技改投入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不低于80%。在100家企业开展制造服务业试点,重点培育50家示范企业,支持20个制造服务化重点项目。
  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十大重点产业”确保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广告创意产业园、金融中心等10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引进30家行业龙头企业。
  推进中心城市转型。深化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完成中心城区内环快速道路、城市水网生态绿化、自行车绿道规划及6个片区详细性规划,深化地下空间重要区域设计。疏通卧龙街、月河路等12条主次干道,建设20条城市支路和10处过街通道。加快建设北外环路东西延伸线和宝通街东延伸线。开元立交桥竣工通车。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齐鲁台湾城,两岸交流中心主体完工,开工建设服务中心、星级酒店、特色商业街和总部区。火车站南广场改造启动拆迁和土地回购,加快道路、桥涵等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十笏园·潍水风情园一期招商运营,启动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游客集散中心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北辰中央休闲区、军埠口休闲特色功能区启动基础设施及起步区建设。完善坊茨小镇、杨家埠博览园建设规划,确定开发主体和开发机制。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规划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新建3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增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年内引进2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争取10人入选省以上重点引才工程。
发展“两区”经济
开建潍日高速疏港铁路

  我市提出全域融入,一体发展,最大限度把“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潍坊港3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启用,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加快开通客货滚装运输,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300万吨。开工建设潍日高速、疏港铁路;编制完成城海轻轨轨道交通线网和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确定机场迁建场址,搞好净空保护。启动神华国华寿光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双王城水库和羊口入海口防潮堤,完成潍河入海口防潮堤加固工程,建设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滨海盐碱地生态示范园。
  突出蓝色、高端、生态,加快膨胀产业规模,落实蓝黄“两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形成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重点打造滨海特色化工产业基地、寿光石油装备基地等11个特色园区。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全面启动。福田汽车一号工厂二期开工建设,歌尔光电产业园一期二期投产、三期开工建设,潍柴滨海产业园工程机械研究院6月底前开工建设,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确保2015年投产。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整体推进滨海区、寿北、昌北三大板块建设,打造蓝黄“两区”建设的隆起带。全面落实支持滨海区加快发展的18条意见,推动全市重点调度的300家企业到滨海区发展。统筹推进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发展工程,抓好山海湖河一体化工程,重点打造北海、大家洼、新城三大组团,确保滨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30%,力争三年再造一个新滨海。高新区要深入实施“63513”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创新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进位争先。综合保税区要加快政策服务、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三大中心”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二期围网检查验收,主要服务性指标实现翻番,打造服务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全市城镇化率
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确保省市两级确定的20个重点镇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
◎四个潍坊建设
  创新潍坊 五大领域改革
  农村领域,重点深化产权制度、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农村社区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试点。
  城市领域,着力深化中心城区执法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开发体制、小城镇发展机制和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领域,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职教特色专业品牌。
  行政管理领域,重点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市民投诉集中受理机制。
  要素市场改革,突出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投融资支持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等。
文化潍坊 抓好15个项目
  在22个镇各建成1处图书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探索建立重要文化产品公益性收藏制度,完善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等级认定管理制度、重大文化成果表彰奖励制度等。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研究与开发。
  抓好15个投资过10亿元、2个过百亿元的项目。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组建市文化旅游集团,支持市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统筹规划建设10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5个,打造领军型文化企业15家。
生态潍坊 整治工业围城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提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上。
  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大气综合治理方案,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大气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突出实施好工业废气异味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扬尘防治、机动车尾气控制四项行动。
  开展新一轮退城进园,今年启动搬迁15家,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污染工业围城问题。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完成中心城区剩余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
  迁扩建市污水处理厂,对中心城市其它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对108家重点企业逐一制定技术改造和转型发展计划。
幸福潍坊 办好25件实事
  今年市政府将办好25件实事,促使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详见本报A5版
  文/本报记者 韩镇 周晓晴
  图/本报记者 张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