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
第03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社保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等 ◎这标志着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突破 近几年的市人大会议上,市政府每年都会面向社会承诺办十件民生实事。1月7日,刘曙光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市政府将办好25件实事。10件变为25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努力促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市政府今年承诺办好的25件实事中,涉及教育方面的实事占3件。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市政府承诺的25件实事中,涉及教育方面的实事就占到了3件,具体为: (1)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265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对所有非公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2)新改扩建40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3)全面完成剩余328所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在市政府今年承诺办好的25件实事中,涉及就业方面的实事共2件。
全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措施,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在市政府承诺的25件实事中,涉及就业方面的实事共2件。 (1)创办海外留学人员、大学生等不同群体创业园(区),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2)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对在城区自主创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在市政府今年承诺办好的25件实事中,涉及社保方面的实事占到了8件。
社会保障一直是普通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今年市政府承诺的25件实事中,涉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实事占到了8件,成为市政府今年办理实事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1)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2)市域内城镇职工社保卡实现互通;(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4)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300元和2500元以上;(5)百岁以上老人市级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为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贴;(6)建成150个“日间照料、居家养老”老年人服务机构,免费为1000户居家养老困难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7)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8)对655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
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在市政府今年承诺办好的25件实事中,涉及医疗健康方面的实事有4件。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成8家县级公立医院年度改革任务。在今年市政府承诺的25件实事中,涉及医疗健康方面的实事共4件。 (1)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3年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健全中医门诊和中药房,5年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业务;(2)实施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3)3年内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4)新建城镇全民健身工程584处。
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在市政府今年承诺办好的25件实事中,涉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实事达到了8件。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真正做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在今年市政府承诺的25件实事中,涉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方面的实事占到了8件,这也成为市政府今年办理实事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1)实施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完成市级追溯服务平台及重点企业、大中型超市节点建设,提高肉菜安全保障水平;(2)新开工城市各类保障房1.75万套,基本建成7500套,改造农村危房6000套;(3)在中心城区新开通2-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8条老线路,新增100标台公交车;(4)在城区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400个站点,配套7500辆自行车;(5)新建、提升供销合作社农村经营服务网点1000处;(6)新建村邮站700个、城区便民服务站300个;(7)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所有镇(街)驻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8)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 本报记者 韩镇 王路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