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
第03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私家车、电动车等车辆越来越多,出现了道路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市的交通情况。1月7日,不少政协委员就道路拥挤、打车难、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管理、电动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我市目前的交通现状,保证市民们能够安全出行。 ■崔向东委员 改善城区道路拥堵状况 观点: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生和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私家车出行越来越多,造成高峰时段市区许多路段拥堵。公交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建议:进一步加大公交发展力度,优化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的设置,增加公交车数量和班次,尽量保证车次的间隔时间,让市民能够按时乘车上下班。在逐步完善公交系统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提高市区中心位置商业圈的室内停车场及路边临时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增加用车成本,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和公用车的出行频率,以达到适当减缓主要路段拥堵的目的。建议借鉴苏州、杭州等地的自行车租赁经验,逐步建立完善公共自行车租用管理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蔡绪旺委员 加强电动车规范化管理 观点:现在电动车已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重要出行交通工具之一,但电动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行车过程中不带头盔、行驶速度过快、突穿猛拐、制动性能差、驾驶技术差。在城市道路和城乡结合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车俨然已成为新的“马路杀手”。 建议:潍坊市政府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制定或者建议上级出台一系列电动车管理规定或试行办法。要求各地警方认真核查电动车的整车质量、最高车速等是否符合国标。为了规范电动车的使用及管理,尽快专门制定简单、方便可行的考试制度。提高指示牌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驾驶技术。电动车必须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颁发牌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严禁电动车生产企业或个人私自将其限速装置拆除。电动车上路要实行限速要求,最高时速不超过40Km/h。电动车行驶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刘煜东委员 解决市民“打车难”问题 观点:近年来,我市出租车行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出租车公司经营状况好转。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部分时段市民“打车难”、交通高峰时段出租车运营收益过低等问题,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影响了城市形象,加剧了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给“黑出租车”提供了生存空间。 建议:根据城区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等情况合理增加出租车数量,既保证市民出行需求,又避免过度竞争。借鉴北京等城市的经验,为出租车设置“等时费”,在出租车低速、等候时间计费。设立统一服务平台,市民通过电话、短信、上网等方式可随时呼叫出租车服务。解决夜间等部分时段出租车空跑与市民打不到车并存的问题,解决偏远的居民区等地方打车难的问题。对出租车更新换代实行手续简化和费用优惠,降低出租车购买、运营、维护成本。加大“黑出租车”打击力度,增加城区加气站布点,缓解出租车加气难的状况。
■王世伟委员 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观点:近年来,借助视频监控系统,全市破获多起治安刑事案件,许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也表明,视频监控系统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城区在部分路段已经安装了视频监控器,但是仍存在安装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在一些老旧小区内,时常发生公共财产被破坏或者被盗事件,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建议:把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新建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都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作为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视频监控系统要逐年、分期、分批安装,增加街面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建设范围应包括银行、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重要单位、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内部和周边地区,如公园、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主要路口和街面、社区、居民区等。 ■刘守吉委员 全面整治交通秩序 观点:行车安全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堵塞、车祸频发等,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整治交通秩序,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议: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交通信号灯科学设置、标线准确划定、交通设施完善等都是影响城市通行的必要条件,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证交通顺畅的基本条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这样才能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畅通。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不仅要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将电动车、电动汽车、老年代步车等非机动车纳入监管。另外,实行区域限制,对不同的车辆区分,让各类车辆各行其道。 ■孙增平委员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观点:近年来,我市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智能公交,已建成营运线路65条,公交线网辐射8区。但是,在城镇化和汽车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交通拥挤的状况已开始出现。 建议: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在路权使用、交通管理及信号设置上的优先措施,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路、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社会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适时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城市轨道交通。适时建设GPS智能交通调度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站牌。通过GPS定位系统对各线路车辆发送指令实时调整;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使市民可通过手机等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公交车站架设电子站牌,让市民通过电子站牌的LED屏幕获知想乘坐的车辆实时信息。 ■王道奎委员 加强火车站出租车管理 观点: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然而,目前潍坊火车站出站口出租车拉客现象极不文明,广大乘客对此十分反感,他们既损害了我市的文明行象,也给乘客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 建议:加强潍坊火车站出站口的出租车管理,整顿秩序,并参照其他城市好的管理办法,清除和处罚黑出租和违规出租车,净化市场。安排专人管理火车站出站口出租车,让出租车排队有序地拉客,并建立出租车候车专用通道让乘客有序排队等车和乘车。出租车管理部门、交警、火车站要加强协作,为治理火车站出租车规范管理承担各自责任,为树立好我市窗口形象尽到力、尽足力,使其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让每一个来到潍坊的客人能真切感受到我市的变化、发展。 ■刘棣俭委员 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 观点:近年来,潍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私家车大规模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影响了潍坊的生态环境。自行车廉价、便捷、健康、环保、节能,潍坊市主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城区主次干道大部分采用机非硬隔离措施,为发展公共自行车奠定了基础。 建议:成立潍坊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中心,购买先进的公共自行车管理软硬件系统,保证全市各服务点的车辆存取、调配需求及每一辆自行车的租用现状和收费情况,全部可通过网络信息中心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间的通租通还,从而有效地实现“点对点”、“门对门”的交通。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基础上,将借还车操作简化,在每个停车柱都实现自助服务。 文/本报记者 刘燕 贾慧 图/本报记者 张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