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2.5亿元 ◎民生支出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 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田民利表示,2013年财政预算将按照“增进城乡居民福祉,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的基本精神,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方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城乡一体、可持续的原则,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据了解,我市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2.5亿元,增长11%,新增财力将首先用于民生,确保民生支出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各级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汇总后,将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去年民生投入239亿元 田民利向大会提交审议了《关于潍坊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据了解,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在困难中实现科学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民生投入达到239亿元: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民生支出比重提高2.9%,“民生财政”特征更加明显。全市用于教育、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强农惠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高达2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6.1%,同口径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一系列指向民生、增进居民福利的预算项目顺利实施。 更多家庭和孩子受益于教育发展。全市教育支出比重达到25.4%,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135.9万平方米校舍实施安全改造,459所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完成标准化建设,25.8万人次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和不同阶段学生受益于免费、资助、救助政策。 社会保障做到应保尽保。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提高,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就业培训等政策帮助8455人实现创业就业,3.8万人获得失业保险补贴,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和孤儿享受到新的救助政策,6.9万人受益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2.6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 群众健康保障更加有力。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支付限额大幅提高,市县两级10家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试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制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更多便捷、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进入城市社区和农村。 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15.2亿元,治理农村土地13.2万亩,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81.8%,2700多项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顺利实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每个街道、镇村、社区都拥有了群众文化设施,各级公益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全部免费开放,市属艺术院团实现转企改制。 今年更贴近民生需求 综合考虑我市竞争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和各项政策性增减因素,本着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的原则,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相应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2.5亿元,增长11%。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将按照贴近民生需求、引导产业投入和创新理财思路的原则和理念进行配置。贴近民生需求,新增财力首先用于民生,确保民生支出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 教育方面,市本级支出95079万元,对下转移支付92700万元,重点用于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据了解,教育支出还将用于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困难学生资助,以及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高中免费教育,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各个方面。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市本级支出26084万元,对下转移支付163200万元,重点用于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补助,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续建新建项目、城乡低保供养等各个方面。 医疗卫生方面,市本级支出33454万元,对下转移支付116700万元,重点用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主要还用于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探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 农林水、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方面,市本级支出35289万元,对下转移支付244100万元,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水利重点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市本级支出33941万元,对下转移支付22800万元。 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方面,市本级支出123745万元(主要为行政运转经费),对下转移支付34500万元。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及工商金融事务方面,市本级支出282173万元,对下转移支付162000万元。 其他支出和预备费35735万元。 本报记者 韩镇 周晓晴 ◎相关新闻 农民人均纯收入 今年预期增12% 本报讯 根据市发改委提交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我市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10%,而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2%,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我市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增长8.2%,实际到账外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以内。 据了解,我市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019元和12053元,按照今年预期增长12%的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914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近13500元。 为确保我市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我市制定了多项重要保障措施。在确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确保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组织500家企业参加50个境外展会等。 (记者 韩镇 王路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