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求职者爆棚,技术人才难觅
2013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职者爆棚,技术人才难觅
  求职者详细询问招聘企业的情况后填写报名表。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今年首场也是春节前最后一场大型招聘会昨日举行 ◎60余家单位提供1600余个岗位,明显超过去年同期
  1月12日,由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承办的2013年潍坊市大中型企业人才招聘会在奎文区四平路人才市场举行。本场招聘会是我市新年首场招聘会,也是春节前最后一场大型招聘会。本场招聘会共吸引了全市60余家企业前来招贤纳士,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共吸引了近3000名各类人才到会择业。记者在当日的招聘会上了解到,此次招聘会上的求职者仍以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居多,文职仍然是求职者最受欢迎的岗位,而技术类的岗位依然遭遇“招工荒”。
  岗位增多
60余家企业来招人

  当天上午8时30分,记者赶到位于奎文区胜利东街与四平路交叉口以南的人才市场看到,已经陆续有企业开始布置各自的会场,张贴招聘启事,分发招工简章。
  上午9时许,前来应聘的人数明显多了起来,数千名求职者带着自己的求职简历涌入人才市场一楼大厅。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开始有针对性的到各个招聘单位展台前咨询,详细了解招聘单位的应聘条件、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和岗位需求等。
  据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市场科科长王良斌介绍,当天的招聘会共吸引了6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会。这些企事业单位主要来自潍坊本地,提供的岗位数量有1600余个,包括机械、电子、会计、金融、销售、文员、行政助理等。
  王良斌告诉记者,春节前这段时间总体上来说是招聘淡季,但当天这场招聘会的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受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自2011年8月份开始,招聘会中的用人单位就呈现了一种下降趋势,但求职人数却只增不少,造成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今天招聘会的情况看,用人企业比去年同比明显增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超过去年同期,就业形势有了好转的趋势。”王良斌说,当天有近3000名各类人才前来择业。
应聘失衡
高薪难觅技术人才

  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多数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比较大,市场营销类的岗位空缺也非常大,而且月薪基本都超过3000元,另外,技工技师类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很大。然而,据各招聘企业反映,在收到的求职简历中,应聘营销和专业技术岗位的求职者非常少,应聘一线工人的求职者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招聘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共收到了40多份简历,但大部分都是应聘统计、保管等岗位的,应聘一线工人和技工技师岗位的人很少。”听到记者询问招工情况,潍坊沃尔特化学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经理付兰香说。
  付兰香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一些操作工、电工、维修工的工资基本上都能达到3200元—3500元,有一些特殊技能的岗位待遇会更高。可即使对这些岗位开出了这样的薪酬条件,也没有几个人过来投递简历。
  在中发科创节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了不少求职者,他们有的在咨询招聘岗位的相关事宜,有的在填写应聘简历。该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王菲告诉记者,本次招聘,他们共设置了9个岗位,打算招聘13个人。
  “我们公司的总部在北京,潍坊分公司刚成立不久,因此人才缺口还比较大,今天上午来报名投递简历的求职者不少,但大都集中在会计、检测员等岗位上。”王菲告诉记者,她大体翻了翻求职者投递的简历,应聘公司成品检验员、加工工序检验员、五金冲压技术员等岗位的求职人员非常少,即使有报名的,条件也大都不符合。
  “这几个岗位都是技术岗位,工资也都比较高,应聘的人却不多。我们虽然对这些技术岗位的学历要求并不算高,但是对工作经验等方面要求的比较严格,可能这也限制了应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王菲有些无奈地说。
◎企业出招
打出“时髦”招聘广告,吸引年轻人眼球
  “如果你‘未婚、已婚、70后、80后、90后、文艺还是屌丝,会沟通,懂合作’,那么,就来应聘吧!”在应聘现场,潍坊华一饮料有限公司打出偌大的招聘广告,吸引了众多年轻求职者在该展位前驻足。
  记者采访得知,这部分年轻人大多是2013年的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这些展位扎堆,是因为这些招聘口号很能迎合大学生第一次求职的心理,可以让他们不那么紧张。据了解,在这些展位前应聘的年轻人,只要符合条件,招聘方基本都安排了面试时间。
  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时芳告诉记者,她原本跟不少同学初期的打算一样——考研,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早就业比较实际。对于第一次踏足社会,她的信心不高。“很多企业打出的‘工作经验2年以上’等类似的招聘条件,就已经把我们这些大学生拒之门外,连给个努力的机会都没有。挺感谢这些给我机会,让我试一试的企业。”
  “虽然有些大海捞针的感觉,但我们愿意给这些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机会。”潍坊市汇通塑胶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胡博对记者说,由于他们公司主要侧重于对外贸易业务,需要大量懂外语的专业人员,但是公司懂业务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大学生作为人才生力军,虽然经验欠缺,需要长时间学习,并且得花费大量的培训费用,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据统计,在招聘会结束后,有40多人被潍坊市汇通塑胶有限公司安排了面试,人数算是比较可观,但胡博告诉记者,培训等一系列程序下来,再工作几个月,这批人能够留下三四个人就算很不错了。
◎应届毕业生
对“工作经验”很无奈,求职不看重待遇
  记者在采访当中发现,应届毕业生占了这次的应聘者的多数。与往届毕业生不同的是,今年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把工资及各项待遇放到了次要位置,他们最看重的还是锻炼能力。
  “不是不想讲工资待遇,而是现在找工作本来就难,像我闺女这样的应届生想找个合适的工作更难办。刚才我们问了问这些来招聘的单位,基本上都是要有工作经验的。你说这孩子刚毕业,上哪找经验去。”陪女儿来找工作的市民高士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是山东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虽然今天招会计的单位有好几家,但像我女儿这样的应届生并不是很吃香。”
  高士伟的女儿高敏对“需要工作经验”这条要求也感到很无奈。“我希望能找到一个跟会计对口的岗位,好好锻炼一下,毕竟工作经验都是从没经验的阶段开始积累的。”高敏说。
  记者在采访当中发现,也有很多应届毕业生把这次招聘会当成了“练兵”的机会,希望能锻炼自己的“面试能力”。
  “我今天已经投了8份简历,主要目的还是想多跟招聘人员进行交流,积累一下面试的经验,为毕业以后正式找工作做准备。”潍坊学院信控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刘峰这样告诉记者。
◎“跳槽生”
漂了一两年想回老家,再次就业很谨慎
  除了应届毕业生,记者还遇到了很多工作了一两年,希望寻找更好发展的“跳槽生”。
  2010年毕业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李海龙,学的是工程机械专业,此前一直在重庆工作,但是由于去年机械行业不是很景气,所以他想回家乡寻找发展机遇。“我现在刚回来,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企业,今天过来是想先了解一下潍坊这边的情况。工作得慢慢找,不能着急、草率。”
  “我们两个是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在工作的地方待遇不是很高,也一直没给我们缴保险。我们本想过来找个正规点的单位,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跟我们的专业搭边的好像只有一家。”去年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毕业的徐丽跟王新笑称,权当来“打酱油”了。
  毕业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曹敏,看中了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的统计员工作。跟招聘人员详细打听了企业的应聘条件和薪酬待遇,听说单位会有班车来往于市区后,曹敏认真填写了报名表。
  “我是去年6月份毕业的,之前一直在青岛工作。工作虽然比较稳定,工资也还可以,但我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面,所以希望我能回潍坊工作,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外面漂着了。”曹敏说。
  本报记者 赵春晖 刘彬 本报见习记者 窦圆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