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是为了找份好工作 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近年来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不敌本科生。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为何今年考研人数还达到180万人,成历史最热,引发市民热议。选择考研,学生们有着各自的想法,有的是受所学专业限制,有的想换个更好点的大学,有的则是不想面对就业压力。专家表示,目前报考者对考研“好就业”心理预期与现阶段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要使考研热回归理性,首先需要研究生教育回归理性,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尤其是研究生招考制度。 竞争激烈 放下身段与本科生竞争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刘娜娜(化名)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潍坊。满以为能轻松找个好工作,却由于学历的高跳板,市区内很少有单位能满足她的要求。 因为是名校毕业,很多单位也曾经试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达成一致。而她留在北京的同学,因为就业机会较多,又是名校高学历,都选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岗位。“看到他们选到比较好的单位,我也挺羡慕,但是回到潍坊是我的必选之路。” 两年的时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刘娜娜选择了结婚生子。在家待业两年后,2012年10月份,她在家人的安排下,来到潍坊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近年来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不敌本科生。和刘娜娜一样,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开始放下身段找工作。 2011年我市奎文区招66名中小学老师,共引来548名硕士报考。“我们都说的很明白了,招聘的大部分老师基本都会分配到小学授课,但报名依旧火爆。”奎文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道。“前几年,硕士研究生只愿意进高中,别说小学了,连初中都不一定能看上。”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据悉,随着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下降,研究生们已经认清现状开始放低身架和本科生竞争。2009年奎文区招40个教师,5名研究生入围,比例为1:8;2010年招70人,20个研究生,比例2:7;2011年招66名,引来548名硕士报考,共有42名研究生入围,比例达到了7:11。 无独有偶,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如此。近年来,招聘美女研究生卖马桶;研究生应聘当城管、卖猪肉、种番薯,甚至冒充本科求职。 考研目的 认为研究生就业前景好 2013年硕士研究生考生达到180万人,是全国考研人数连续第4年增幅超过10万人。而在潍坊也有7362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较去年激增12%。大四专业课少不想荒废时间,用人单位门槛高,想去更好大学,认为就业前景好、专业限制等成为主要原因。 “工作不好找,没什么方向,感觉学历高点更好找工作。”潍坊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四学生王玉玺直言,自己怕找不到好工作才考的研,另外还觉得男孩学历高点比较好。他认为,不好找工作是跟研究生眼高手低有关。“考上研究生了毕业不一定非和研究生竞争,和本科生竞争就很有优势。”潍坊中学考点王剑表示,自己是农村的没有什么背景,和同样是本科学历的城市孩子竞争没有优势,但研究生毕业了再和本科生竞争被录用的几率就大很多。他直言,自己要求不高,只想找个稍稳定点的工作。 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的郝公旺在泰安一家普通的电子企业工作4年,因为学习的是信息工程专业,工作了三年之后,他开始对现状不满,希望能找份更好的工作。因此,他也报考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试。 专家把脉 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理性 国家KAB创业指导师苏明认为,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积极地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本科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是有很多的,可以参军、就业、创业等。”苏明告诉记者,在创业方面潍坊市2012年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很有利的,而很多大学生却不了解这些政策,加之下不了决心创业而失去机会。而这就需要学校多引导,多开拓本科生就业路子。 苏明直言,本科生毕业后可去的地方很多,但很多学生却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到一线工作,他们殊不知,企业培养的中层,都是一步步从一线干起来的,而考研时,又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方面还不如本科生。 对高校而言,如何打造研究生的“含金量”,培养成有真才实学、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应当探讨和反思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使考研热回归理性,首先需要研究生教育回归理性,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尤其是研究生招考制度。 本报记者 张蓓 吴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