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大雾迷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十里文化路,弄潮苦与乐 |
◎记者探访文化路前世今生,听沿路商铺经营者讲述故事 ◎近年来,商铺或缩小店面,或出租转让,发生了不少变化 |
|
我市城区的文化路像其他街路一样,不仅仅是道路更是经济长廊,文化路从有路开始几经发展一度繁荣昌盛。多少年来无数从商的人们在这里“弄潮”,历经风雨,有人笑到了现在,有人却成了过客。如今,文化路正在悄然发生着一些细小的变化,霓虹渐弱、门头变小,店铺转让出租。文化路繁华依旧还是美人迟暮?听听这些经营者的故事你会有自己的感受。 经济长廊文化路 文化路前身叫大学路,曾因沿途有书店、院校、报社、电台、电视台而闻名,后改称为文化路。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文化路逐渐成了城区主要交通道路,最繁华的路段为南接宝通东街北接福寿东街路段,长5公里,店铺450多家,以歌厅、酒店、商店、旅馆居多。 2000年,全市地税系统积极探索建立经济与税收良性互动机制,在认真调查研究、多方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取第三产业相对集中、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部分商贸街(市场),在全系统建立了“地税经济走廊(园区)”14条(个),优质服务、规范征管、招商引资、增加利税。文化路成为其一。 文化路最繁荣的时候应该是五六年以前,最繁荣的地方是东风东街与福寿东街之间的路段。那个时候,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霓虹闪烁,酒香浓郁,歌随风飘,客人往来不息,被誉为“不夜城”。 似乎是从2011年开始,这里的路段霓虹渐弱,不少经营了数年的店铺要么缩小店面、门头一分为二,一分为三,要么转行或是转让。 24日上午,记者粗略数了数,文化路上门头缩小的店铺有七八家,而关门、转让的店铺也有十几家。记者连线一家转让门头上的电话,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房租太高、客人减少,入不敷出。就像一条长长的录影带,文化路记录下了成功或是失意者们的悲喜人生。 老东京洗衣店 刨去费用基本没结余 文化路上一家名为“老东京洗衣店”的老板柴士凤是个很热情的人,她的回头客很多,有的还会介绍亲戚朋友光顾。柴士凤说在文化路经营洗衣店的九年里,客户资源不断积累,靠的全是自己的好手艺。 聊起为何来文化路租下这间上下楼共120平方米的店铺,45岁的柴士凤告诉记者:“我老家是临沂的,对象来潍坊当兵,我就跟着来了。到了潍坊人生地不熟,觉得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干,而且我在老家还学了很长时间做衣服的技术。”柴士凤告诉记者,她的洗衣店不只是提供洗衣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业务是修改高档服装,靠着自己多年来练就的好技术,来修衣服或改衣服的人越来越多。 柴士凤说,当初选择店铺地点时,一下子就看好了文化路,没看其他地方。“我来潍坊以后,就认准了文化路,位置好,人多。跟房东第一次签合同,一下就租了五年。”柴士凤说。 九年前,柴士凤这间店铺一年的租金只有3万块钱。“租了五年后,涨到3.2万一年,而且合同也从五年一签改成了三年一签。去年我第三次签租房合同时,老板说还是签三年,但是房租一下子涨到了6万,翻了一番。”柴士凤说,起初她完全接受不了,但是询问周围店铺租金后发现,大家的房租都涨了,所以就只能接受新的租金价格了。而且,不光房租涨了,还有人工费、药水价、电价等都在涨。虽说她也提高了收费,但收入却没有增加。“现在这间店一年费用大概在10万块钱左右,去年一年的盈利刨去这些费用后,就只够平时的生活开支了,基本没有结余。”柴士凤说。 田园金萨克斯酒吧 老板兼职干好几样活 随后记者又来到早春园小区东门北侧的田园金萨克斯酒吧。老板朱女士告诉记者,她这间酒吧算是文化路上经营最早的店铺了,有14年的历史。“我这个酒吧是1998年装修,第二年开业的,那个时候早春园小区才刚刚建好,文化路还没有硬化,行人也不多。我们这路西边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家店,路对面还是塑料大棚呢,都是些种花的,种菜的。整个这一片人不多,挺荒凉的。”朱女士说。 朱女士经营的这间酒吧是一间“静吧”,客人到这里主要是边喝酒或喝茶边聊天。朱女士说,刚开业时,市民对于“静吧”这种新鲜事物还不是很接受,以为消费高,所以客人并不多。 朱女士回忆,文化路最为繁华热闹的时候大概是五六年以前,那时马路东西两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满眼都是各种特色饭店、KTV、酒吧、洗浴城,白天人流如梭,晚上更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她这家本来是从下午1时经营到第二天凌晨1时的酒吧,经常延后经营好几个小时。如今,随着潍坊市区多个特色美食娱乐街区的兴起,文化路上那种极度繁华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酒吧的利润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朱女士说,别看来酒吧的客人消费增长了很多,盈利却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最近,感觉“压力山大”,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原因是房租涨得让人有点吃不消了。“房租一年一涨,我这个100平方米的店,当初租的时候是3.2万元一年,今年涨到9.2万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房东跟我签了两年的合同,承诺明年只收我9.5万元。要是等到今年年底再签明年的,说不定就涨到12万了。房东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才花了25万,现在给他200万他也不卖。”朱女士说,一提起房租涨价的事她就很头疼,如果房租再涨下去,经营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她也曾考虑过放弃,不干了,但是经营了14年的生意,实在不舍得放下。她还从专职老板变成了兼职服务员、采购员、清洁工和门卫,尽管累点,但省下了好几个人的工资,她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蜀国烤鱼饭店 只能不断提升自己 “我来这里开饭店有五年了,头一年生意很不好,连房租都挣不出来。”蜀国烤鱼饭店的老板白博文对记者说。今年48岁的白博文是吉林省吉林市人,从2002年开始便来到山东经营餐饮生意。“我最早是做清花缘饺子的,在淄博开了家店,买卖一直不好,又去青岛开店,生意不错,五年前,我把店交给孩子经营,又来了潍坊。”白博文说,他2007年来潍坊以后,当地的朋友介绍说文化路是餐饮一条街,是个开店的好地方,于是他就租下了现在这个上下两层共300平方米的店铺。 白博文说开饭店之前他去重庆考察时发现,有家叫香鹅福园的川菜火锅店十分火爆,回来就开始经营这种火锅生意,但是重庆人爱吃的东西潍坊人并不买账。这一次“惨败”以后,他果断决定再去别的城市考察项目,寻找更好的菜色。“后来我又去北京考察,发现烤鱼店生意非常火,所以从2008年回潍坊开始,一直卖烤鱼到现在,生意很不错。同样是川菜,这次生意好,是因为我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把菜品味道改成了微麻微辣,结果大受欢迎。”白博文说。 聊起文化路上一些店铺门头越变越小,以前的一个门脸,现在被分成两家店甚至三家店的情况,白博文说他也注意到了。“这条路窄,各家店门口的停车位太少,这就导致大规模的店进不来。比如说店门口停车位满了,客人来吃饭,把车停在马路上了,才吃了一半发现交警来贴罚单。客人肯定会很不高兴,下次就可能不来了。”白博文分析说,有可能是想要来开店的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不敢把门脸弄得太大,所以才出现了店越开越小的情况。 白博文说,高额的房租也是影响店铺经营的因素之一。“我租这家店时一下子签了6年的合同,一年8万,这快到期了,房东也说要涨价。现在很多老板,特别是做餐饮的,都不敢一下子投很多钱开很大的店,房租、水电加上人工,投入很大,谁敢冒这个险啊?所以就都选择开个规模相对小一点的店。”白博文告诉记者,东风东街到福寿东街这一段文化路是整条文化路上人气最旺的路段,最为繁华,说这条路要走下坡路,他觉得还不至于,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他餐饮街区的兴起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冲击和压力。“现在有车的人越来越多,远一点的饭店如果有点特色,环境好点,大家也会常去光顾。”白博文说,最近几年确实有不少街区人气越来越旺,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家的饭店,让回头客越来越多。 吉贵朝天锅 店铺生意经久不衰 文化路上不乏高、中、低档饭店,吉贵朝天锅算是人气最火的饭店之一。进入冬季,每天来这里吃饭的客人简直爆棚,有时候晚来的客人要等先来的客人吃完离开才能上桌,根据需要点上一两卷“正宗”、“驴肉”或是“鸡蛋丸子”,就着一碗飘着葱花、香菜,香气四溢的老汤别提有多惬意。 “吉贵朝天锅”由来已久,这是一对年近六旬的夫妻开的,至今快有20年的历史了,男老板名字叫韩重吉,老板娘叫李新贵,店名用两人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组成,倒也“吉祥富贵”。这家朝天锅是2000年来到文化路经营的,因为是“中式快餐”,从一开业就深受潍坊市民的欢迎,加上老板又懂得经营和迎合大多顾客的喜好,店铺生意经久不衰。“我现在年纪大了,经营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我姑娘和女婿,但我还是监督员,口味、原料一点都不能变,不能对不起顾客。”韩重吉说。 文化路上所有的经营业户每天都在发生着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的故事,只不过这故事里有欢乐也有苦涩,因为这就是生活。 文/图 记者 孙锦 齐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