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本报1月28日A7版以《隧道内积雪成冰,一步一打滑》为题,报道了城区福寿街白浪河桥下路面湿滑,给行人通行带来不便。1月29日,市环卫处表示,此处隧道内湿滑是由于桥体渗水造成的,他们已对此采取了措施。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他们非常重视,专门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发现此处隧道内湿滑是由于桥体渗水造成的。他们立即安排人对隧道内的积冰进行了彻底清理,同时安排专人每天随时清理此处积水。这名负责人还说,即使不下雨雪,此处桥体也会渗水,可能是热胀冷缩造成的,等天气转暖,他们就会对桥体进行彻底修补。 而对于本报29日A8版《河边石像残破 哪个部门该管》的报道,该负责人说,目前亚星桥北侧、古城墙通济门附近的白浪河景区归他们管理。但当初与白浪河综合整治开发工程指挥部交接时,这些石像就已经被毁了,甚至很多石墩被推到了白浪河中,他们前期进行了打捞,等天气转暖后将找人维修,并且加强巡逻,杜绝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记者 刘晓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