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迈向蛇年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导读

第03版
迈向蛇年
 
标题导航
疯狂采购,众人都为年礼愁
2013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疯狂采购,众人都为年礼愁
   ▲寇彩霞、胡明海夫妇正在潍坊火车站候车大厅内等待乘车。  ◤2月3日晚,在佳乐家新华店内,市民们忙着购置年货礼品。



◎记者走访发现,春节返乡有人大包小包有人一身轻松 ◎为选择合适的礼物伤神,还要避免花销过大掏空腰包
  随着春节临近,连日来大街小巷各商场超市可谓人满为患,在外忙碌了一年的游子都在兴致勃勃地为回家过年做着各项准备,其中为父母、亲朋买礼物自然成了年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礼物轻了怕人家看不上,礼物贵了自己的钱包又承受不起,过年回家到底买什么礼物合适?这成了很多人的“甜蜜烦恼”。2月3日、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大包小包型 要见准岳母,买了许多还嫌不够
  3箱海产品、1箱水果、1箱黄金酒、1盒保健品、两盒花生油……家住奎文区玫瑰园小区的曾诚跟女友推着满满两购物车礼品走出超市,仍然显得意犹未尽,他当天所购买的礼品都是送给女友小刘家的。
  曾诚跟小刘是高中同学,自大学开始恋爱,去年夏天,他把小刘领回了家,家人对小刘非常满意。“小刘的老家是河北石家庄,我爸妈催着我俩赶紧订婚,所以今年春节我想送她回家,主要是想见见她的父母,争取尽早把婚事定下来。”曾诚说。曾诚一周前就定好了去小刘家的日子,并提前买了票。
  “这是我第一次在过年的时候看望‘岳母’,我爸妈特别重视,这不,按照他们的嘱咐,光海鲜我就准备了3箱。”曾诚笑着说。
  “头年去看岳母,我这心里还真有些忐忑,虽然购买了这么多礼品,可心里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生怕落下啥。我打算先把购买的这些礼物带回家让爸妈看看,如果缺了什么再赶紧回来买。”曾诚说。
轻装上阵型 礼物不用带,父母购物他来埋单
  4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潍坊火车站候车大厅内遇到了25岁的李明涛,他要乘坐下午1时许的火车回长春。
  李明涛的行李只有一个中等大小的皮箱,看起来瘪瘪的并没装太多东西。“我只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和路上吃的东西,另外给家里捎了一盒潍坊出产的香油。即便要给家里买东西,直接在家门口买就行了,没必要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李明涛说,“每年我都会给父母汇一万元钱,今年干脆带着工资卡回去,父母想要什么,直接在家给他们买就可以了。”
  当天,李强等着乘车回河南平顶山老家,他的面前只摆放着一个背包和两个小手提包。外出打工近10年的李强每年都要加入春运大军,不过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行李少了,上火车也变得容易了。
  “以前回家,大包小包不知道要拎多少东西。”李强说,现在回家他只需拿着银行卡,免却了搬着东西挤火车的痛苦。
返乡情怯型 五年没回家,礼物难掩复杂心情
  4日上午10时30分,在潍坊火车站候车大厅内,回东北老家过春节的胡明海和寇彩霞夫妇将礼盒摞起来绑到了一辆手推车上,足足有一米多高。今年55岁的寇彩霞告诉记者,她老家就是山东,但从小跟父母一起搬到辽宁凤城居住,她在1976年回到山东并在这边定居。
  寇彩霞说,她以前在昌邑一家农行工作,老公在昌邑绿博园上班,因为工作忙,加之离家远,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少回家,这次回家过年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5年了。
  谈及此次回家带的礼物,胡明海乐呵呵地拍了拍身边的礼品,向记者介绍了起来,有状元大饽饽还有面食大礼盒,总共6盒。
  胡明海告诉记者,这次回家他们想给家人带点当地没有的东西,最后想了想,还是带潍坊的大馒头最好。“东北虽然也有馒头,但味道比山东的大馒头差远了,这次回家给亲戚朋友们带点咱山东的大馒头,让他们好好尝尝。”胡明海笑着说。
  寇彩霞告诉记者,他们乘坐的是K790次列车,中午11时52分发车。距离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近,寇彩霞反倒变得忐忑起来。
带土特产型 返乡送亲友,潍县萝卜成为首选
  记者走访了解到,在众多抢手的年货当中,潍县萝卜备受青睐。今年潍坊萝卜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减少,而过年送礼送潍县萝卜成为一种新时尚,因此无论是个体种植户,还是萝卜种植基地,基本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买回去当水果吃,甜滋滋的,包装也不错,把这个当作礼品送给亲戚朋友,既健康又有面子。”3日,老家济南的张国磊在佳乐家新华店买了10箱萝卜,将车厢塞得满满当当。
  在寒亭区通亭街与北海路交叉口附近,聚集着大量卖潍县萝卜的摊位。一名摊主告诉记者,现在潍县萝卜已经被消费者列入水果一族,而且绿色健康,比起常见的橘子、苹果,咱潍县萝卜更受外地买主的喜爱。由于春节临近,他现在每天能卖700多个萝卜。

◎新闻延伸
“疯狂”办礼,市民感叹“遭劫”
  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总惦记着年迈的父母和多时未见的兄弟姐妹,为了表现出自己在外混出了“模样”,回家总得准备几件像样的礼物,几乎所有人都会为“过年给亲朋好友准备什么礼物”而发愁。很多人患上了“节前购物综合征”,购置年礼几近“疯狂”。可“疯狂”的背后,给家人购买礼物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2月3日,记者在佳乐家新华店随机采访几名市民,大家纷纷表示他们置办回家礼物花费都在千元以上。
  “我给妈妈买了条围巾,给爸爸买了件大衣,给还在外地读大学的弟弟买了一部iphone4手机,一下子就花去了两个多月的工资。”在奎文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购置年货总希望面面俱到,给家人一个惊喜,可买完后腰包迅速干瘪,突然感觉自己要“疯掉”了。
  刚刚组建家庭不久的顾先生郁闷地说,今年是他结婚后第一次回家过年,给双方父母购买礼物成了小两口的头等大事。“今年的东西真不便宜,我给岳父购买了一件外套,花了将近2000元,给岳母买毛衫也花了1000多元,这节过得跟‘遭劫’差不多。”顾先生无奈地说。 文/图本报记者 赵春晖 张蓓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